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患,严重青可危及生命。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既往胃管减压效果较差。近年开始应用的肠梗阻导管可对肠道进行有效的减压.效果明显。肠梗阻导管的发明和临床应用充分体现了假说对科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漱芹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457-1465
孤岛能力是个体在一般能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表现出来的与其整体能力极不匹配的超常能力。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近一半的孤岛能力产自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本文系统回顾了孤独症孤岛能力的特征、传统的各种心理学解释和当前最有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发现:脑病理性优势假说和孤独症特质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脑优势中心的转移和混乱的大脑连接可能是孤岛能力产生的前提,而特定技能的遗传和后天的反复练习则是孤岛能力得以强化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从认知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的理论解释有提取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前者认为小组成员的提取结果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信息组织策略产生了干扰,导致小组的提取成绩低.而后者认为小组内成员的提取结果会抑制其他成员对非提取项目的表征,降低小组协作提取能力,出现协作抑制.本文对两种理论假说的提出背景,基本观点,证据支持及现有争论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对两种机制的关键矛盾点进行区别性检验、对不同认知机制在不同条件下成立可靠性的检验以及通过对编码阶段进行操控来进一步考察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罗琬华  曾敏  李凌 《心理科学》2003,26(3):562-563
返回抑制(IOR)是指当空间某一位置预先出现一个提示,经过某一时间阈值后,在这一位置上检测靶子较无提示位置靶检测时,反应时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延长的效应。本工作就与返回抑制对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出现返回抑制效应时,枕部电极有效提示的P1幅值小于无效提示的P1幅值,而N1幅值却变大。论文最后用注意理论就上述P1/N1幅值反应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返回抑制是由注意动量流的惯性引起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核医学与科学假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溯科学发展史 ,无不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辩证规律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 ,证明了科学假说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假说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 ,是形成新理论的桥梁。作为自然科学中独立的分支 ,核医学所应用的放射性核素极其微小 ,种类众多 ,也不能肉眼看到 ,而且还有很多是人类未能发现的。所以在把放射性核素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假说探索求知的方法 ,形成科学理论。1 核医学发展中假说的形成过程核医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中发展起来的。在核医学发展过程中 ,假说的形成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概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量心电图资料的分析,发现每个人的心电图波形绝然不同,均有其自身特点,也即具有唯一性,而同一人的心电波形在出生后至18岁成年前如人的容貌、身高、体重一样变化较大,成年后则相对稳定、基本不变,我们认为心电波形如同其他生物特征一样具有生物特征的显著特点,由此提出心电图心电波形具有唯一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人是怎样与世界统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智力的脑电生理学研究近年来蓬勃发展。文章分析了EEG、ERP这两种主要的电生理学技术在智力差异探究中的应用,在智力水平与大脑激活程度的负相关受到任务难度、内容以及被试性别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了以往个体智力差异脑电生理学研究中存在的ERP智力差异研究采用的任务略显简单、难以体现智力活动的本质等问题;认为今后利用多种脑电技术结合研究个体智力差异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进 《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运动员关键时刻以先赢后输的形式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心理学上称之为压力下的“Choking”,并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对于“Choking”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中期,迄今为止,主要有干扰假说和自动执行假说解释其发生机制。但由于现有的假说过于简单,理论的研究一直不能为实践防治“Choking”提供可行的措施。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就这一空缺,提出并讨论了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该理论把“Choking”作为一个过程来讨论,包括引起因素、认知过程、应付过程和运动过程。根据过程理论,本文讨论了“Choking”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防止“Choking”发生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的结构建造理论为实验框架,模拟学习者母语及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过程,从而获取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以及"门槛"效应的认知心理证据。英语水平差别显著的高低两组共60名被试参加了英、汉语故事理解加工实验,考察他们如何对故事的人物角色进行持续跟踪,以厘清故事内的"因果链"。结果发现:(1)高水平组成功地把他们的母语故事理解加工能力迁移到第二语言的故事理解加工,而低水平组则迁移失败;(2)理解加工能力的迁移与被试心理表征建构能力以及抑制机制的效率紧密关联,高水平组被试能有效地利用抑制机制来管理他们第二语言的结构建造过程,从而建立对故事的连贯心理表征,而低水平组则不能。在分析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就是第二语言心理表征建构与抑制机制的作用问题;要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篇章理解,读者必须要使其二语潜在的能力(如词汇效率等)发展到某个点上,使得与抑制(结构建造的关键)相关的许多无意识的决定过程能够高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