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帅志强 《世界宗教研究》2022,(4):68-76+129-132
本文采用修辞学、符号学方法研究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历时演变规律和视觉修辞变迁特征。从符号再现体维度分析妈祖雕塑,发现妈祖像变化脉络:宋、元、明时期的妈祖像呈现“青圭蔽朱旒”式标准化造型,清代妈祖像以“凤冠冕板”式造型为主,呈现多元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世俗化、华丽性、地域化日益突出。从古至今雕塑类妈祖像的生产遵循了某些共通像似性元素的规律,达到同一性的视觉效果。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关键提示符变化是视觉修辞变迁的重要体现。宋、元、明时期妈祖像提示符主要有“圭”“笏”“冕旒”,以及带有“龙凤”图案的服饰等,清代以后妈祖雕塑添加了更多表征海洋文化的提示符,手持物件有“灯塔”“夜明珠”“灯笼”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使用较多的注释型文字、陪衬型图像、装饰型实物等副文本,对受众接收妈祖像施加了影响。此外,妈祖雕塑的创新组合、物理数据关联等修辞方法营造了区域或庙宇之间特殊想象,增强了妈祖像与接收者的对话与交流互动,勾勒了行动的“场景”,引向某种“可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232.
论取象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讨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并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象思维方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233.
艺术本源美学,是中国传统以一贯之的审美追求,是艺术再现人类存在真实境界的形上思考。在此基础上,才有所谓的山形步步移,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艺术视察方式,才有以形貌形,以色貌色的具体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234.
《佛教文化》2007,(5):103-103
一只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生活在西园寺放生池里的雄性斑鳖“方方”日前终寿正寝,由此全世界的活体斑鳖只剩下了四只,濒危动物斑鳖的离去,不免让人觉得惋惜。经解剖鉴定,确认“方方”系自然死亡。苏州西园寺专门为斑鳖“方方”做了“铜像”。“方方”去世后经过测量,身躯全长1.52米,重73公斤。斑鳖俗名“癞头鼋”,是一种已有2.7亿年历史的古老龟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35.
《易》为群经之首。在儒家经典中,朱子对《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易》的诠释在他对整个儒家经典的诠释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朱子主张探求《易》之经文本意,并通过经之大义进而理解  相似文献   
236.
书法取象,关乎书格。唐人重经典,故得技法。重自然,故得生机。重心源领悟,故可生发。合三者为一,故臻化境。故唐人书学,视野最为宏阔。  相似文献   
237.
《中国宗教》2023,(10):94-95
中国宗教杂志社是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宗教》杂志(CN11-3598/D),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宗教类综合月刊,被评为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双效期刊。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服务和推动宗教工作为宗旨,报道宗教领域重点新闻、解读宗教政策法规、交流宗教工作经验、讲述中国宗教故事、反映宗教研究成果、普及宗教文化知识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38.
239.
南齐时代的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六法论,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在六法中气韵生动起重要作用。谢赫分析了六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形需要技巧,神进入品位,从而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240.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往研究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潜在原因是先前研究未能区分生存和发展两类捐助。本研究通过5项研究(N=2512)对比了高、低社会阶层在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上的偏好差异及其潜在机制,发现在主观社会阶层上,低阶层更偏好生存类捐助,高阶层更偏好发展类捐助。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是,低阶层捐助时避免受助者更差,高阶层捐助时希望受助者更好,而非高、低阶层需求关注点的不同产生的需求迁移,亦非高、低阶层长短视导向的不同产生的跨期偏好。在客观社会阶层上,研究并未得到较为稳定的发现。这对于解析现有捐助理论的争议,揭示不同阶层捐助的可变规律,助推“共同富裕”实施中慈善事业的精准化管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