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4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自然审美过程中心与物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物色》篇的重要内容。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审美心理机制,学者们的探讨或沿用传统的感发说,或使用心物交融的模糊提法,皆流于表面未能深入。从现代美学高度,引入心灵吐纳的发生机制,探讨《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审美心理发生机制,可以看到刘勰对心与物关系的阐发,是对以往感发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2.
文章在纵向研究基础上,通过横向设计,采用实验室实验、情境观察和母亲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考察213名14~24个月婴儿自我认知(视觉和言语方面)的发生.结果表明:1)婴儿自我认知在15~24个月间发生,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发展.2)视觉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17个月;视觉自我认知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言语自我认知一般发生于第21个月;男婴言语自我认知获得时间晚于女婴,但在获得言语自我认知后,婴儿言语自我认知无性别差异.4)视觉自我认知对言语自我认知有正向预测作用,视觉自我认知发生早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也早.  相似文献   
183.
内隐序列学习与一般认知的关系一直处于争议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隐序列学习与工作记忆(尤其是中央执行功能)存在显著关联。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测两者的相关及机制。实验1从行为与脑电两个角度探讨经典位置序列学习与中央执行功能的相关,发现经典位置序列学习的内隐习得量与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功能的强度呈负相关,与转换功能没有显著相关,脑电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实验2在内隐序列学习中加入认知冲突来增加中央执行功能的负荷。结果发现在高抑制功能负荷任务条件下,内隐习得量与抑制功能强度的相关性发生了反转,进一步证明内隐序列学习与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子成分在脑功能上的关系:不同条件下呈现竞争、协作等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184.
研究采用ERP技术对59名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工作记忆发展的神经电生理基础及年龄特征。实验仪器为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COMPACT FOUR脑诱发电位仪。结果发现:(1)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P300各成分潜伏期呈负相关,与P300各成分的振幅呈正相关。(2)儿童P300的各潜伏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大。(3)不同性别儿童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5.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完成位置客体、方向客体和位置—方向捆绑客体的工作记忆诱发的皮层慢电位。实验发现:在第1个客体呈现后的300ms到600ms之间,在顶叶皮层(CP5、P7、P3),位置客体、方向客体比捆绑客体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成分; 在右额(F4、FC6、FC2、F8)、右后颞(TP10)、左颞(T7)、左后颞(TP9)等脑区,捆绑客体比单一特征客体诱发出了一个更正的成分; 在800至1400ms的慢波成分上,位置和方向捆绑客体在F4、FC6和F8三个记录点诱发的波形比单一特征客体的波形波幅更正。右侧前额叶参与了客体整合表征的存储,该结果支持了情景缓冲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6.
从过度投入理论与激活反弹理论对瓶颈理论的质疑出发,采用ERP技术检验了情绪性注意瞬脱的加工过程及其神经机制。行为结果显示,以恐惧面孔为T1,中性场景图片为T2,则恐惧面孔T1相对中性面孔T1显著降低了中性T2的识别正确率,进而诱发了情绪性注意瞬脱。ERP结果进一步显示,相较于中性面孔T1,恐惧面孔T1诱发的情绪加工影响了代表中枢加工资源的两阶段P3波幅,使得其始终高于代表标准注意瞬脱的中性面孔T1条件和代表非注意瞬脱的单任务基线条件。以上结果证明,情绪性注意瞬脱形成自情绪性T1加工所诱发的中枢资源过度投入,而非源自中枢资源瓶颈。  相似文献   
187.
研究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完成Stroop任务时的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以中文Stroop色字为材料,对颜色和字义任务中一致刺激和不一致刺激的脑电叠加平均,并相减(不一致刺激减一致刺激)得到差异波,比较各组被试的波形。结果发现:在顶区,初中生的P3比高中生和大学生更为正走向;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头皮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Nd4与Stroop效应和反转的Stroop效应有关,可能反映了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而Pd6则反映了对语义信息的再加工。  相似文献   
188.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个体由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到相应的认知调控过程的转变。LPP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被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期个体情绪的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者关注幼儿期、童年期、青少期、成人期个体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LPP波幅的变化及其时间-空间迁移模式特征,把不同年龄段个体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与其大脑关键脑区(主要是前额叶)发育状况进行联系,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主题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LPP在异常发展研究中应用,关注大脑发育与激素变化对LPP变化的影响,并加强对LPP调节效应的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9.
为了探查理解单个他人心理与解读互动心理的差异机制,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分别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测评个体解读中文四字成语中的单个他人心理和互动心理的加工过程。眼动实验发现, 单人成语第二个字的总阅读时间显著长于物理成语; 随后, 互动成语前三字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单人和物理成语。脑电实验发现, 在成语呈现后500~700ms, 解读单人和互动成语诱发的额区晚期正成分(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物理成语; 之后在700~800ms, 解读互动成语诱发的额中区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单人和物理成语。眼动注视模式和脑电证据共同印证了理解单个他人的心理与理解多人的互动心理存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物理表征和单人心理的加工, 理解更为复杂的互动心理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和更强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190.
王晓娜  李琦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11,34(5):1068-1071
该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采用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的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了语义相似性下回忆和熟悉性的分离。本实验结果表明:熟悉性效应主要体现在330-430ms的额区,而回忆效应主要体现在430-6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本实验在以汉字为实验材料的情况下证明了,早期额区的N400新旧效应反映了熟悉性,晚期顶区LPC新旧效应反映了回忆,从汉语材料的角度,为双加工过程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