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景进  刘浩强 《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关于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德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20多年的研究资料,探讨了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测查工具,阐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2.
评发生认识论的"反省抽象"范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4,27(3):514-518
论文分析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反省抽象”范畴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及其与某些相关概念(如概括化、平衡化、矛盾与否定的构造、意识化与觉知等)的联系。作者认为:反省抽象不仅体现皮亚杰的独创性.而且也是发生认识沦中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概念。它合理地解释了知识创新的源泉,使发生认识论的逻辑一数学范畴研究及认知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奠基于科学认识论之上。作者主张应准确继承皮亚杰的学术遗产,深化对认知发展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3.
五、六年级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面积、线段、集合和数线的表征方式为试题,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分数所代表的部分和整体的意义,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分数所代表的测量的意义和等值分数的概念。六年级学生的等值分数的概念较五年级学生有显著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我们考察和思考目前的小学分数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4.
耳科学在人类与耳部疾病的斗争中兴起了19世纪,在本世纪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抗菌素和手术显微镜的出现,使耳显同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不仅能彻底地祛除耳部感染,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耳科学家在聋病的治疗过程中,已能够有效地治疗传导性耳聋,但仍面临着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挑战,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分析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人类必定能够彻底治疗聋病。  相似文献   
85.
怀疑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中医的发展史中被历代医家所采用,中医学每一项重大的发现都与大胆怀疑分不开,要想使中医学得到长足发展,就有必要对经典中医理论提出大胆的怀疑。1 怀疑方法在中医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怀疑方法在中医的发展史中被历代医家所采用,汉代张仲景正是对《素问·热论》按日传经的怀疑,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经不拘时日”的新思想;金元诸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和现行的理论提出了怀疑,创立了各自理论特点的代表学派。刘完素对《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六气病机独缺燥邪提出怀疑,创造性地提出了“诸…  相似文献   
86.
俞国良 《心理科学》1999,22(5):389-393
从2308名10—15岁儿童中选取429名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这些家庭资源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刘莘 《哲学研究》2012,(5):113-117,129
<正>一、精神问题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由者有能力认知规范世界运行的普遍法则,有能力知道自己既是被规范的对象又是认知的主体。作为对象,自由者承认自由意味着对必然性的认识;作为主体,自由者不仅强调对必然性的认识已经蕴含着主体为世界立法,而且强调世界只有在精神里才能显现自己。精神知道  相似文献   
88.
<正>一、问题的提出提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问题,并不是对卢卡奇等人所使用的"总体性"概念的简单套用。20世纪初,卢卡奇等人通过对总体性的强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矫正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仅仅从经济决定论、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窄化  相似文献   
89.
张克宾 《周易研究》2012,(6):94+1+97
<正>2012年11月9日至13日,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台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联合主办,两岸易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一百余人济济一堂,共襄盛举。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在刘大钧教授的率领下一行八人参加了会议,取得圆  相似文献   
90.
王遐见 《哲学研究》2012,(7):16-18,112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