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本文从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困难入手,探讨有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对策,以寻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 严重影响个体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书写与阅读关系密切, 阅读障碍者常常表现出书写加工缺陷。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书写缺陷表现在书写质量差、速度慢和停顿多等多个方面。在脑机制层面, 脑成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书写加工缺陷与字形加工脑区活动, 以及字形与运动区脑功能与结构连接异常有关。总体而言, 阅读障碍者书写过程中的字形通达缺陷的证据比较充分, 但字形与运动编码的衔接以及运动执行是否存在困难, 尚缺乏研究证据。相对于字母语言, 书写与阅读的关系在汉语中更为紧密, 汉语阅读障碍的书写研究将为开发汉语特色的诊治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3.
中学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和为终生学习自我教育奠基,概括为“育人自育”,促进发展。以此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注重优化自我意识培养而奠好自育之基,从“育人”出发,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的“自助”“自育”,进而优化其他素质的“自助”“自育”,确保两大任务出色完成。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文本背景下句子错误记忆的发展性逆转现象及精加工推理效应,95名有效被试学习3篇文本材料后,参与由学过句、内涵推理句、外延推理句和无关句组成的再认测验。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被试学过句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饵句的校正的错误再认率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后二者差异不显著;(2)内涵推理句错误再认率高于外延推理句,高中二年级被试尤甚。结论:(1)句子真实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句子错误记忆存在发展性逆转现象,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句子错误记忆发展相对迅速的阶段;(2)文本背景下,不同的精加工推理诱发了不同程度的句子错误记忆,这种精加工推理效应与一般世界知识的自上而下激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5.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研究者借助脑成像等技术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结构发育特点, 发展缺陷与脑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障碍干预和脑功能改善的机制等, 这为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异常神经机制的共性和特异性, 进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标记。针对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 从脑结构损伤、脑激活异常、脑网络连接和脑功能康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指出未来研究应拓展角度, 注重揭示各发展性障碍之间异常脑发育特点的共性和特异性的具体表现、病理机制及基因基础等; 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将脑发育的异常和功能改善用于辅助各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46.
选取汉语中存在语音意识缺陷的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和成人各25名为被试,考察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言语知觉缺陷.言语知觉任务采用范畴知觉范式,要求被试识别合成或自然的语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识别合成和自然的刺激都表现出范畴知觉缺陷,对范畴内刺激的识别缺少一致性;个体分析表明大部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有较低的识别函数斜率;回归分析表明言语知觉技能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作用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冯小霞  李乐  丁国盛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864-1872
过去几十年中, 研究者基于脑区功能定位的思想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揭示出阅读障碍者在特定脑区的异常。近些年, 考虑到阅读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需要多脑区协同参与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脑区连接的角度探讨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阅读障碍者在阅读相关脑区间的白质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上均表现出异常, 这说明阅读技能受损和脑区连接异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脑区连接异常和特定脑区异常之间的关系, 以及结合基因、脑、行为和环境等多个因素探寻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8.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图片命名任务,比较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高频词词典通达过程。结果发现:反应时上,正常组在SOA为60ms 时,出现了整词启动效应,而SOA为100ms时,出现了整词和音节启动效应;障碍组在不同启动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启动效应;错误率上,障碍组出现了整词和音节干扰效应;正常组出现了整词促进效应;在所有启动条件下,障碍儿童的图片命名反应时都比正常儿童慢。结果说明,维吾尔语阅读障碍儿童由于其心理词典中高频词的形-音联结薄弱,而存在词典通达落后。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通过比较重复学习新词时个体眼动模式的变化,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及改善途径。实验1以发展性阅读障碍、生理年龄和阅读能力匹配儿童为被试, 采用重复学习新词的范式,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结果发现, 与匹配组相比,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新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上需要更多的语境才出现显著下降, 且在总注视时间上表现出更缓慢的下降。表明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慢于正常儿童。实验2以词间空格和正常无空格两种文本呈现方式, 仍采用重复学习新词范式, 探讨词间空格是否能促进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结果发现, 在词间空格条件下,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可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表明作为视觉词切分线索的词间空格, 可促进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新词习得。本研究结果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新词习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缺陷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些年, 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噪音抑制缺陷假设, 并得到了许多研究证据的支持。这种缺陷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中均存在, 说明阅读障碍具有多感觉/一般性噪音抑制缺陷。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知觉噪音抑制本质上反映了注意的功能, 因而这种缺陷可能是由注意缺陷导致的。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存在噪音抑制缺陷。最后本文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