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 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 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 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 在观察条件下, 被试自评与朋友的亲近程度高于同学(p<0.001), 两者引起的oFRN达到边缘显著性水平(p = 0.062), 亲近程度与oFRN呈显著相关(p = 0.041)。前者说明自我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 后者则反映了自我对他人信息表征的替代性体验可能受人际距离所调节。  相似文献   
822.
气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学研究争论已久的问题。遗传×环境的研究视角再次打破了传统研究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气质稳定性与发展性的共存,遵循传统先天论——环境论——先天论——先天论×环境论的总体发展态势。该视角在拓展气质研究领域的同时,也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取向。本文首先综述了由于研究手段的更新和多元化而引发的气质稳定性和发展性两方面的最新实证研究,探讨了稳定性中遗传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脑生理基础以及个体气质发展性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然后,从研究样本的年龄段、气质的生理机制和儿童气质的纵向研究、亲子互动及师生互动方面的研究等方面提出目前我国气质研究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23.
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照度、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会影响用户的任务操作绩效。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从行为绩效、主观评价以及眼睛疲劳度指标来考察环境照度、手机屏幕亮度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在不同的环境照度下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设置参数。结果表明:(1)当手机屏幕亮度保持不变时,不同环境亮度下的搜索绩效差异显著。(2)当环境照度为0lx时,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在11cd/m2左右;环境照度为100lx时,手机屏幕亮度的最优值是68cd/m2左右,环境照度为500lx时,手机屏幕亮度最优值是257cd/m2左右。  相似文献   
824.
近年来听觉表象开始得到关注,相关研究包括言语声音、音乐声音、环境声音的听觉表象三类。本文梳理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上述三种听觉表象所激活的脑区研究,比较了听觉表象和听觉对应脑区的异同,并展望了听觉表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5.
Kelly, Avraamides和Loomis (2007)发现被试在新环境中空间更新失败, 而肖承丽和刘传军(2014)发现被试在新环境中可使用想象平移等策略来实现空间更新。为了探索该两项研究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与Kelly等相同的实验范式进行研究。实验1被试在原学习环境中完成实验任务。实验2被试记忆完物体空间位置后, 转移至新环境, 在只依靠离线表征、离线表征与在线表征相协调和离线表征与在线表征相矛盾三种条件下完成相同的实验任务。结果发现, 被试在原环境中通过躯体运动和记忆两种方式促进空间更新, 具有同等有效性, 而在新环境中躯体运动显著差于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 躯体运动和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在两种环境中均高度相关。研究表明, 躯体运动促进空间更新具有环境依赖效应, 与记忆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相比, 躯体运动对空间更新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26.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来自武汉市两所普通中学的817名10~19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66人。研究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使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真实自我呈现和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反馈、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既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也能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没有直接预测作用,只能通过积极反馈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27.
抑郁症具有中等的遗传度。通过影像遗传学方法探讨抑郁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神经活动的影响,发现编码五羟色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受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杏仁核、前扣带等情绪加工脑区的功能或结构,且多数基因与压力生活经历发生交互作用。表明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研究应拓展遗传和神经影像分析方法,重视环境因素的测量,通过整合遗传、神经影像及环境变量构建抑郁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828.
田相娟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83-1591
抑郁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遗传基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进步, 与神经可塑性有关的BDNF基因作为抑郁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基因日益受到关注。概观而言,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探查了BDNF基因与抑郁的直接关联, BDNF基因与其他基因对抑郁的交互作用, 以及环境因素对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然而, 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包括研究设计、环境测量指标、抑郁测量方法与研究对象种族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可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考察被试种族、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以及探究潜在的作用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有关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9.
以85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和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攻击性信念在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攻击性信念的中介作用会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对于低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人际信任个体,攻击性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30.
本研究分别采用文字启动和图片启动两种方式,探讨不同性别比下男性择偶标准的动态变化。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均显示:相比于男多女少启动,在女多男少启动下,男性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会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比启动和男性资源获取能力(而不是童年经济状况)在男性择偶标准上存在着交互效应。相比于男多女少启动,资源获取能力强的男性在女多男少启动下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会明显提高,而资源获取能力弱的男性在两种启动下对女性好资源的要求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对资源获取能力强的男性而言,对女性"好资源"的偏好是择偶选择过多时所产生的奢侈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