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6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玉明  李思瑾  郭田友  谢慧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2021,53(10):1094-1104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 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 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 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 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正式反馈通过系统收集当事人的效果反馈来追踪其治疗进展,进而识别缺乏治疗进展的个案,并通过促进治疗策略的调整来阻止治疗失败。正式反馈是近20年来发展出的一种循证治疗手段,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当事人的咨询效果。正式反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临床有效性检验和实用性发展两个阶段。正式反馈可用于促进个体、夫妻和团体咨询的效果,也可用于评估临床督导效果、确定督导个案和指导临床督导。未来研究可探讨咨询师对待正式反馈的态度,拓展正式反馈的使用价值,建立正式反馈系统的本土化常模。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生理上表现出与视觉观点采择相关的脑区激活减弱。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中反应抑制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的受损所致,建议采用认知干预疗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目前的研究论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过程的损伤,对于不同水平的视觉观点采择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模式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该角度入手,更加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特点和神经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环境行为干预中的溢出效应指的是针对目标行为的干预措施对非目标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根据影响方向,溢出效应可分为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对环境行为的干预措施可能会通过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正向溢出,而通过道德许可产生负向溢出。自我效能、行为难度与行为相似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过程。进一步整合有关溢出效应的定义、统一行为的测量方式以及将情感因素纳入框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反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反馈间隔是指个体行为发生到反馈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反馈加工过程中, 反馈间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研究结果不一。对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行为和电生理研究分别做了介绍, 对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行为研究与电生理研究, 并统一反馈间隔的操作定义。  相似文献   
16.
李佳洁  于彤彤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52-2063
在干预国民健康饮食行为方面, 更“隐性”的助推策略因其针对直觉思维系统发挥作用, 比传统的干预政策更具优势。基于助推策略对食物选择决策影响机制的不同, 健康饮食助推策略可构建为提供决策信息、改善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和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及9个小类的框架体系。助推策略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因而在中国实施时需与传统政策结合使用, 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消费群体特征,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 助力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7.
聚焦推理加工初期,研究通过指导语操控主观加工倾向,考察不同指导语条件下内容可信度和形式有效性对演绎推理结果的影响,检验内容和形式两类加工过程的启动加工动态变化性。结果表明,指导语条件显著影响推理初期加工。在无提示指导语和形式判定指导语条件下,推理结果受到了形式有效性和内容可信度的影响;内容判定指导语下只受到了内容可信度的影响。证明主观加工倾向影响了内容和形式的启动加工关系,支持了动态变化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多元化,青少年药物滥用现象,在威胁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一般来说,其形成原因包括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因而,预防和解决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就需要建立一套涉及多个层面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刘星  张欣 《伦理学研究》2017,(4):121-125
伦理等价原则是神经伦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唯一的伦理原则,为解决神经干预中最具争议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但它完全不必建基于延展心智论题,从而陷入理论争议的漩涡。认知与环境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技术和环境都是负载价值的,这是伦理等价原则不断完善的重要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弱EPP Ⅲ,成了神经干预道德合理性分析的强而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相应证据,以及直接(通过提升工作记忆能力起效)和间接(通过提升其他关联能力起效)两条效益路径。此外,一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训练范式应当就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训练的一般成分(即受训的核心加工过程),训练的疾病特异成分(例如情绪工作记忆训练);以及训练的辅助性成分(例如动机、策略、慢波睡眠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适用不同精神疾病的训练范式与程序,促进工作记忆训练的定制化,并且通过完善评估手段进一步澄清工作记忆训练在病患中的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