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 (心理控制源: 外控型、内控型)×2 (自我道德感: 内疚感、羞耻感) 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 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源与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感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3.
乙肝歧视作为一个术语存在明显的语义学缺陷,在伦理学的视域中,乙肝歧视既非程序不公正,也非分配不公正,而是主体对客体缺少必要的仁慈。虽然通过医学手段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时间无法准确地估测,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和社会手段,就有望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中国社会人群的乙肝病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内,这大体上可看作是乙肝歧视的终结。  相似文献   
74.
乙肝歧视作为一个术语存在明显的语义学缺陷,在伦理学的视域中,乙肝歧视既非程序不公正,也非分配不公正,而是主体对客体缺少必要的仁慈.虽然通过医学手段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时间无法准确地估测,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和社会手段,就有望在3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中国社会人群的乙肝病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内,这大体上可看作是乙肝歧视的终结.  相似文献   
75.
许多国家已对遭遇疾病歧视的患者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而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足以保护受歧视者权益.通过权衡疾病患者在工作生活中所受歧视的利弊,并从多角度分析,提出我国应进行相关立法,保护受歧视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6.
龙霞 《现代哲学》2006,(1):32-36,121
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面临着从批判性导向向建设性导向的话语转换的需要。而传统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法律规范意义的一贯抛弃态度,是实现话语转换的困难所在。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发现否弃法律的规范意义并非马克思思想的固有逻辑。而籍由马克思实践思想中所蕴涵着的实践的内在张力性框架,可以把法律的规范意义容纳进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出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谋求自身内部话语转换的可能和契机。  相似文献   
77.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78.
地域歧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域歧视自古有之。现在,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期,地域歧视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这种趋势的发展和我们国家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不协调。地域歧视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反地域歧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消除地域歧视。本文试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地域歧视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消除地域歧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以1147名双亲外出儿童和父亲外出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负向预测其随后的歧视知觉,但是歧视知觉不能显著预测其随后的学业成绩;(2)抑郁在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歧视知觉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这表明,学业成绩是降低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水平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学业成绩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而且还能通过降低其抑郁水平来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水平。  相似文献   
80.
摘 要 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和应激—易感模型,调查了493名中国同性恋者,探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歧视知觉及出柜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同性恋者自杀;(2)歧视知觉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出柜在歧视知觉与同性恋者自杀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影响不显著;对于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