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2篇
  3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通过时在"中国知网"检索结果的分析发现,在中国学界流行病学或医学掌握艾滋病问题研究的主流话语权,人文社会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正从伦理学视角向社会学视角转变.出于艾滋病防治的迫切需要,学者更多地关注"行为干预"的理论与模式探讨,应用性研究较多而理论研究薄弱.  相似文献   
222.
由于艺术观察角度的不同,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农民题材绘画中,观看农民的方式有着俯视、平视和仰视的区别.90年代之后,随着农村新变化的增多和艺术开放性格局的形成,审视农民的这三种艺术视角在概念和内涵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23.
刘敬东 《现代哲学》2003,(3):113-121
本文从理性、自由、国家观、理性-非理性动力结构、两个世界的历史理念等方面解读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意义或启示;阐述了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由此受到的批判或挑战。本文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反思了在批判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相似文献   
224.
酒精摄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变得极端和更具破坏性。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分别从酒精摄入对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饮酒结果的期望角度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双重加工模型借鉴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相互作用的观点将上述两模型进行整合。未来的研究应根据双重加工模型更全面地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的关系, 探讨个体社会行为随酒精浓度的变化趋势, 并结合脑成像技术对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25.
虽然团队建言被普遍认为会为团队带来积极结果(如高的团队绩效和团队创新), 但实证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从群体信息加工的视角, 在团队层次区分建言质量与数量两个维度, 进而构建了建言起作用的正向和负向双路径模型, 探讨团队建言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1)开发团队建言质量与数量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 (2)检验团队建言的双路径模型, (3)开发针对团队领导的建言管理培训项目以切实提高团队建言的有效性。这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和加深现有建言研究, 也将为团队管理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26.
随着研究取向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间到个体内部的转变, 工作投入的短期波动开始成为研究主流。针对国内尚未涉及工作投入波动研究的现状, 将引入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概念, 并分析其波动的理论和构成来源。介绍了状态性工作投入的测量工具、日记研究和经验取样方法, 以及重复测量的多层线性模型。在分析现有工作投入波动理论、相关变量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 构建了工作投入的研究框架, 总结了工作投入波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27.
对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 有利于线上和线下企业制定如何补偿和满足消费者触摸渴望的营销战略。迄今, 关于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机制的探讨主要从信息加工视角、动机视角、决策视角以及先天观视角着手。但这些视角均不能解释为何同一消费者在不同认知体验下在触摸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本文提出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是消费者触摸渴望形成的前因变量。具体而言, 本文发现, 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负性认知体验会导致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增加, 内在机制是为了满足对环境的控制需求(实验1, 2)。本文进一步发现, 当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价值后, 他们对环境的控制需求下降了, 因此消费者的触摸渴望将不再受个人控制受威胁感的影响(实验3)。最后, 本文还发现, 强化自我价值对个人控制受威胁感与消费者触摸渴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自尊者(vs.低自尊者)身上出现(实验4)。论文结尾讨论了本文所关注的个人控制受威胁感这一认知体验视角对已有触觉研究、已有个人控制感研究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28.
高凡  王沛 《心理科学进展》2017,(7):1208-1217
自我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整体的认知结构,至少包含3个基本的自我表征形式: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从动机性视角出发,3种自我的层级关系存在4种可能的假设:(1)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2)关系自我首要性假设;(3)集体自我首要性假设;(4)情境性假设。以往动机性视角出发的研究偏向于支持个体自我首要性假设,但其结论仍需通过进一步考察其他可能变量的作用而加以验证。从认知视角考虑三重自我的层级关系时,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缺乏同时比较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的整合性研究。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将三重自我整合起来的新的实验范式,从而有助于对三重自我层级关系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29.
反应抑制是指个体抑制不合适、不安全、或不需要的行为的能力,是重要的执行控制功能,在成瘾行为的作用下易受到损害。目前众多研究发现饮酒行为与个体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关系密切,即便在个体戒断后也有长时间影响,且对饮酒者后代的抑制能力形成破坏,提高了后代出现成瘾行为的风险。随后从脑结构和神经递质两方面探讨饮酒影响反应抑制功能的机制,并整理了近些年基于双重加工模型提出的反应抑制训练及其在临床干预饮酒行为上的作用。未来研究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索,同时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是相关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0.
组织政治是工作场所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新员工是否拥有充足的自我信念来有效应对组织政治是他们快速融入组织并且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将以组织社会化的交互视角为框架,来探讨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和动态演化过程。首先,通过质性方法对政治自我效能进行概念界定,依照严谨的心理测量方法进行量表开发与信度、区分效度检验,并构建诺莫网络来检验其构念属性;其次,构建动态演化模型,来分析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如何随着他们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的政治学习而不断进行动态演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员工个人的政治意愿和学习导向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再次,建立多层级互动模型,系统地剖析在组织社会化阶段新员工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新员工政治自我效能如何通过匹配路径和关系路径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