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刘超  刘军  朱丽  武守强 《心理学报》2017,(7):966-979
基于规则适应及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视角,本研究考察了下属工作绩效与政治技能对上级辱虐的影响。通过对采集自两家企业的243对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表明,当下属的工作绩效(遵循做事显规则)与政治技能(遵循做人潜规则)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一致时,其遭受的上级辱虐最少。但这种较高水平的一致只能维持在特定范围内,当两者过高时,反而易遭致上级的辱虐行为。同时,在工作绩效与政治技能存在差异的情境下,相比于"高工作绩效,低政治技能"的下属,"低工作绩效,高政治技能"的下属遭受的上级辱虐要更少。文章分析并证明了遵循不同规则的下属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上级辱虐。  相似文献   
132.
思想史的考察表明,青年马克思出于物质利益问题遭遇到“苦恼的疑问”,即穷人的存在这一社会问题,而开始告别法哲学阶段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这种现实关怀构成了《资本论》的实际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掩盖社会矛盾的本性,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制度根源与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但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没有降低马克思的政治与自由概念,只有在“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与“自由人联合体”对物质生产逻辑的重新规划中,才能打破现有的价值体系,使社会的异己力量复归于人本身,使自然的必然性转化为自由的自主性。正由于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对社会问题的求解中诉求正义与自由之来临,社会主义才是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3.
吴师  任曦  姜珂  杜杰  杨娟 《心理科学》2017,40(6):1456-1463
本研究探讨自我知觉视角和元知觉视角下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自尊的预测作用。研究1中36名被试同时完成自我知觉和元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和社群性评价任务,结果发现仅有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评价能预测自尊,元知觉视角下能动性评价对自尊的预测作用被自我知觉视角下的能动性评价所中介;研究2中120名被试完成自我知觉视角评价任务,另120名被试完成元知觉视角评价任务,结果发现无论是自我知觉视角还是元知觉视角,能动性评价都能预测自尊,而社群性评价对自尊没有预测作用,这表明能动性评价能预测个体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4.
王光福 《管子学刊》2005,6(2):121-124
《孟子·离娄·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中国最早的人情小说,孟子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视角转换这一小说技巧,最后点明寓意的一句话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负面影响。如能与其前一章合读,将会看出孟子发现了人类被偷窥的尴尬处境。历来的学者割裂了此章与前一章的联系,影响了读者对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5.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自我积极偏差。已有研究表明,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反射性自我评价可以减少自我积极偏差,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的后期,而评价早期是否就受到视角采择的调节尚不清楚。为了探讨视角采择在自我评价早期对积极偏差的调节作用,采集并分析了被试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分别对积极、消极特质形容词进行自我描述判断时的脑电时域、频域数据。结果发现,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加工消极词比积极词在额叶区域诱发了更大的P2 (120-200ms)波幅,在左侧内侧前额叶有更显著的激活;在Theta (3-6Hz)、以及Gamma (30-45Hz)节律上有显著高的能量增加,而Alpha (8-13Hz)节律则有显著高的能量降低。说明在自我评价的早期,人们更容易注意到以第三人称为视角的自我相关消极信息,即通过他人视角采择对自我积极偏差的调节在自我评价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6.
论美国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全红 《学海》2006,109(1):156-161
众多的族裔群体构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而族裔群体所保持的双重文化认同则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特性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对外事务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产生和保持双重文化认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进程中的现实和心理需要,也是美国社会在接纳新移民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的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所带来的结果,还是美国特殊政治体制和移民祖籍国不断鼓励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中两个系统T1与T2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假设逻辑推理者(LR)的推理过程启动T2系统,而非逻辑推理者(IR)在推理过程中会启动T1系统,工作记忆的参与与否作为区分T1与T2系统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空间关系三段论推理可分为识别-对比-推导-保持四个阶段,两类推理者在推导阶段与结果保持阶段存在明显差异。LR的推导与保持阶段需要工作记忆广泛参与,而IR的推导过程主要进行视觉操作,在保持阶段抑制信念冲突,这个过程不依赖工作记忆。这表明LR的推理过程主要启动T2系统,IR的推理过程有T1系统参与,对信念与逻辑冲突的探测不需要T2参与,符合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138.
妒忌他人是生活和工作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虽然宗教学、哲学和历史典籍等领域很久以前就有诸多有关妒忌的记录, 但是, 直到近来妒忌才引起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关注。尽管以往多学科和多视角的研究加深了研究者对妒忌的理解, 然而,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深入研究妒忌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澄清妒忌研究中的挑战、明确分歧、推进妒忌研究, 首先从妒忌特有视角、妒忌分类视角和妒忌整体视角对妒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然后重点从妒忌的性质、应对妒忌的策略、解释矛盾结论三方面分析以往三种妒忌研究视角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 建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厘清妒忌内涵和测量、深入研究妒忌者和被妒忌者之间的二元关系、整合不同视角的妒忌研究。  相似文献   
139.
程一智  吴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44-1057
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许多研究一致认为, 人的行为由双重学习系统控制, 分别是反射性系统和反思性系统。前者是自动化的习惯系统, 反应快速, 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 后者是反应较为缓慢的认知系统, 需要消耗更多认知资源, 但也更加灵活, 可以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系统并行存在而又相互竞争, 共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究竟是哪种学习系统对人的特定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又有哪些因素导致该系统对行为的支配, 是近年来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采用导航学习、概率分类学习或工具性学习及其计算模型, 从行为和大脑层面探讨双重学习系统在急性和慢性应激下的变化。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研究, 我们总结出应激导致个体向习惯行为转变的生理机制, 即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在杏仁核的参与下与受体结合协同作用于双系统相关的脑区, 并从该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和解释毒品成瘾的形成。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个体基因差异与应激影响学习的关系, 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其背后的神经和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40.
王婷  杨付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631-1642
领导幽默(leader humor),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近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回顾领导幽默概念的基础上, 深入探究了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总结发现领导幽默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七种视角展开, 分别是关系过程视角、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系认同视角、积极情绪视角、压力释放视角以及领导风格类型视角。未来研究应基于互动和结构的视角探讨领导幽默的影响效果以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关注领导幽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