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句-图匹配范式,以可预测对立意义的句子和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汉语双重否定的加工方式以及句子的形式与语义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研究发现:(1)双重否定是整体加工的;(2)在理解初期(250ms),否定反问句、双重否定祈使句与肯定祈使句的加工模式一致,都是直接表征事件的实际状态;(3)当句子形式与语义不一致时,读者更多地受到句子语义的影响。这表明,在双重否定加工机制的理论解释中,命题表征理论忽略语义,注重句子形式结构,而基于经验模拟理论的两步模拟假设则立足语义,忽略句子形式结构,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22.
大量实证研究支持了多元文化经历促进创造力这一假设。深度参与两种不一致的文化活动是多元文化经历提升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在融合过程中, 双重认同者获得的交替、整合和包含等认知技能, 促进了个体的创造性表现。未来可以采用更具多样性的样本以扩展研究的外部效度, 考察认知评价、趋近动机、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并加强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浅谈临终医疗的双重效应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效应原则常用于临终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药物为患者解除痛苦,但可能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这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目前仍存在着较大争议,特别是如何认定医师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24.
意向性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以增强个体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 积极协调情境中的要求、资源与个人目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动过程,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SOC(选择、优化和补偿)理论。研究发现青少年期是意向性自我调节发展的关键时期, 意向性自我调节既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 又能与家庭、社区等情境因素以及活动经验等近端过程交互作用, 从而间接影响青少年发展。未来研究应该在意向性自我调节的测量方法、过程观的研究范式、发展规律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5.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临床思雏,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从方法学原理的角度,通过对胃肠道双重造影征象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经过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客观,纵横联系的认识过程,探讨和研究胃肠道双重造影对胃肠道疾病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改进影像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对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饱受各方诟病多时,政府不断出台的政策却收效甚微.通过分析医疗机构、管制者和患者所面临的风险与收益、行为与选择、医疗机构与管制者之间的重复博弈,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一次性博弈,提出医疗机构与管制者、医疗机构与患者的双重博弈假说.指出了"药价虚高"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8.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命"与"天命"是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主要指人所受到的限制。二者都起源于"令",由"王令"而"天令",又因"天令"对王权的决定作用从而成为王权之"命"。西周末,随着传统天命观的式微,"命"开始向个体落实。孔子正是在对"命"深切体验的基础上重提"天命",以作为君子之为君子的依据;子思又将其进一步落实为人之"性"。到了孟子,便通过"命"与"性"、"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的比较,终于形成"命"与"天命"的不同规定:"命"体现着天对人之自然生命的限制,表现的是人所无法驾驭的客观力量,但却落实于人并表现为人之"命";"天命"体现的则是人之自我确认的道德理想,其虽然出于人却又必须证之于天,所以是天之真正的命于人者。命与天命,既体现了传统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同时也是儒道两家不同探索侧重的一个基本分野。  相似文献   
29.
As a pair of important categor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ing 命 (destiny or decrees)” and “tian ming 天命 (heavenly ordinances)” mainly refer to the constraints placed on human beings. Both originated from “ling 令 (decrees),” which evolved from “wang ling 王令 (royal decrees)” into “tian ling 天令 (heavenly decrees),” and then became “ming” from a throne because of the decisive role of “heavenly decrees” over a throne. “Ming” and “tian ming”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Ming” represented the limits Heaven placed on the natural lives of human beings and was an objective force that men could not direct, but was embodied in human beings as their “destiny”; “Tian ming” reflected the moral ideals of human beings in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It originated in man but had to be verified by Heaven, and it was therefore the true ordinance that Heaven placed on human beings. “Ming” and “tian ming” are two perspectives on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be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fucians and Daoists placed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m.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Zhongguo zhexueshi 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07, (4): 11–21  相似文献   
30.
研究从先验概率、概率表征、推理任务等方面探讨了经典贝叶斯推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试图在"知识和试题双重模型"框架下,探索现实和标准贝叶斯试题的形式结构的同质性,结果表明:1)自然频次表征比百分比表征的贝叶斯推算题正确率高,这是因为试题的形式结构不同,与概率表征无关;2)贝叶斯判断题与贝叶斯推算题的试题形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贝叶斯推算题中,概率词表征与其它两种表征的试题形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实质是贝叶斯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