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艾炎  胡竹菁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94-1806
推理判断中双重加工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 早期主要对两个加工过程的定义及特征的关注, 当前转向对两者间的协作及转换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梳理了双重加工过程协作及转换机制的代表性模型及其相关实验支持证据, 综合归纳为以下三类模型:序列加工模型(Serial processing model)、平行竞争模型(Parallel competitive model)以及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并比较和论述了三类模型在两个加工过程的转换和协作机制、冲突探查的加工机制、偏差反应的解释机制上的异同, 以及三类模型各自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2.
政治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的肯定性价值和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结构限制和信息干扰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琳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01,34(2):127-131
研究通过改变双重任务呈现的间隔时间来探讨结构限制与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有明显的影响。间隔时间越大,双重任务的作业绩效越高。(2)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的操作有明显的影响。信息干扰越大,双重任务的操作绩效越差。(3)两个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不同并不影响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该研究提出了三因素假设:结构限制、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4.
好人也会做坏事:有限道德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道德是指个体在道德判断中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人们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观的悖离,它导致无意识的道德偏差.有限道德弥补了理性道德模型在不道德行为解释力上的缺陷.该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沽名钓誉、利益冲突和漠视未来.关于有限道德存有4种理论解释:自利性动机、双重自我、道德褪色和框架效应.未来有关道德决策和不道德行为的研究,需要延伸到有限理性与无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145.
意向性指意识活动或者意向行为朝其对象的指向性或者关于性。在意向性理论中,如何说明"意向对象"尤为重要,因为意向性乃是意识对对象的指向。本文首先考察了三种关于意向对象的实质性理论,并指出它们各自困难。随后,笔者考察并拒斥了一种关于取消意向对象概念的观点,并认为在思考心灵、意识等问题的过程中,意向对象概念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重构了胡塞尔式的现象学意向对象概念,并认为该概念是合理和融贯的。本文试图论证,根据胡塞尔,意向对象就是向意识(心灵)显现的现象。而根据(意识)现象的概念内涵,现象没有它向其显现的主体或意识就不能存在。  相似文献   
146.
尽管鲜被提及,可列维纳斯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意向性的转向,但这种转向直至其思想后期才依靠语言得以完成,且步履维艰:列维纳斯先是通过批判胡塞尔指出意向性的基础不是直观而是语言,再又阐明语言的这种基础定位实际上仍是将之与存在相等同,接着表示逃离存在的关键在于将以往偏执地认作是"所说"的语言澄清为"说"——因为由后者所引出的亲近正借助其历时性反对了认知占有,最终表明遭受意向性质疑的亲近本质上就是一种转向的意向性。亲近的这种转向意向性定性意义重大,因为它对现今学界列维纳斯究竟是否是现象学家的争论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147.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148.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是对“物”的透视。青年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在对象性的物中发现主体性的劳动活动与异化关系;二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周遭之物,并从社会关系总和出发去认识人的现实性;三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性、社会性的活动和关系出发提出了对“物”的全新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这一认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既肯定了物的感性存在,又透视了物看不见的存在,即物何以成为物、活动何以生产物的过程,此双重透视的科学认识论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9.
意义、语义性、意向性、表征和心理内容等一直是不同学科的专门研究对象.然而,随着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等向纵深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与分流并行不悖的合流倾向.其表现之一是,有关学科在对意义等作分门别类的研究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视角把它们作为没有区别的统一的对象加以探讨,把“意义”、“内容”、“表征”、“关于性”和“意向性”等当作没有实质差别的概念加以把握.之二是,分析传统的意向性理论与现象学传统的意向性理论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最近又出现了靠拢乃至融合的趋势.之三是,在更高的层面对各种意义进行统一观照,以揭示最一般意义的“意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150.
广义地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地反映某事物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的电视纪录片,是指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文艺的交融发展中,新生成的一种纯属电视文化的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的纯虚构,尽管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