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政治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的肯定性价值和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结构限制和信息干扰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琳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01,34(2):127-131
研究通过改变双重任务呈现的间隔时间来探讨结构限制与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两种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有明显的影响。间隔时间越大,双重任务的作业绩效越高。(2)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的操作有明显的影响。信息干扰越大,双重任务的操作绩效越差。(3)两个作业呈现的间隔时间不同并不影响信息干扰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该研究提出了三因素假设:结构限制、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好人也会做坏事:有限道德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道德是指个体在道德判断中固有的局限性,表现在人们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观的悖离,它导致无意识的道德偏差.有限道德弥补了理性道德模型在不道德行为解释力上的缺陷.该视角下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沽名钓誉、利益冲突和漠视未来.关于有限道德存有4种理论解释:自利性动机、双重自我、道德褪色和框架效应.未来有关道德决策和不道德行为的研究,需要延伸到有限理性与无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105.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是对“物”的透视。青年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在对象性的物中发现主体性的劳动活动与异化关系;二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周遭之物,并从社会关系总和出发去认识人的现实性;三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性、社会性的活动和关系出发提出了对“物”的全新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这一认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既肯定了物的感性存在,又透视了物看不见的存在,即物何以成为物、活动何以生产物的过程,此双重透视的科学认识论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6.
广义地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地反映某事物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的电视纪录片,是指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文艺的交融发展中,新生成的一种纯属电视文化的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的纯虚构,尽管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7.
<物不迁论>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物不迁义含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物不迁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物不迁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8.
《学海》2017,(1):58-63
多化学物质过敏症对中国公众来说还很陌生,在日本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直到2009年才正式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承认,成为一种正式的疾病。日本的多化学物质过敏症患者大多为中年以上的家庭妇女,因为疾病,她们被迫尽量呆在家里,避免与外界接触,缺乏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网络,是物理和社会意识上的"双重隐性"。因为疾病,她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从整体上减少有毒化学物质,需要去除"隐性",使多化学物质过敏症为社会所熟知。纳米材料和核电等新物质、新技术都带有很大的社会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不仅需要科学理性和科学计算,更需要从价值观系统出发进行社会层面的开放的民主讨论。随着由环境问题引起的显性的社会冲突和问题向长期潜在的环境风险的转变,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另辟蹊径,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下,就影视剧中暴力镜头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机制,并从两门学科的交叉之中找到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儿童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10.
陈文玲 《学海》2008,(2):190-193
本文以华北太行山东麓某县某镇郄家庄一桩并不复杂的婚变个案为对象,采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家族干预与社区舆论对乡村私人生活的双重制约,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舆论力量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