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中国天主教》2006,(1):46-46
古时候埃及有数以千计的隐修士及隐修女,使埃及旷野成为有人居住的地方。从埃及隐修生活扩展到其他地方,中东各地,到圣本笃的时候(约480至547 年)在西方建立一个西方的隐修制的结构。在埃及的教会来说,从来没有消逝过有度隐修生活者。它在我们“考泼脱正教”的兄弟中不断地滋长繁  相似文献   
352.
“圣徒”与“圣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教传统中的重要概念,尽管两者隶属于不同的宗教文化系统,但两者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着颇多的契合之处.本文拟从成圣的准则、受封的对象及类型、祭拜的形态、与统治者之关系、20世纪“同”亦“不同”的历史命运等几个方面考察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与我国的孔庙从祀制之异同,在二者显明的迥异之处,挖掘其相通之点,在二者相似的表象之下,探求其本质性的差异,以期凸显俄罗斯的东正教封圣制的变通性、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353.
黄帝祭典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早期典籍《竹书纪年》有“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大戴礼记》有孔子答宰我“黄帝精神三百年”之论;《史记》、《汉书》均有“祭黄帝”和“祠黄帝”之述.由此形成于以黄帝为祭祀客体、历代官民为祭杷主体的黄帝祭典仪礼文化。历代官民祭奠黄帝的意义取向呈现出多层面性:即有帝王层面、先圣层面、神灵层面。这些层面体现中华民族历代成员将黄帝尊崇为“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的民族最高偶像。祭杷的偶像层次、祭杷的仪礼制体以及祭杷主体的迭代相沿,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心理。祭杷的价值实质是倡民尽孝,敬祖尊先,使民族后世成员践行“善继前人之志,善述前人之事”,深识先民前言往行,厚蓄传统美德。本文旨在发掘祭杷主体思想情感的历史变化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54.
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德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历史阶段,与这两大历史阶段相伴随的是“权制”和“法制”两种基本制度.权制是建立在人的等级关系的基础上的,也是人的等级关系的保障.法制是以人的平等的设定为前提的,反过来,又以对人的平等等人权的维护为其基本功能.现在,人类正走向后工业社会,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人的共生共在是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因而,建立起一种既不同于农业社会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德制”(道德制度),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自觉承担起来的任务.德制建设不是精英创制的过程,而是在真正民主的途径中由民众在合作实践中加以创制的.  相似文献   
355.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