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事件的判断中忽略相关事件统计学上的信息, 而只关注当前呈现的案例信息, 从而造成判断和决策偏差的一种现象。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包括双加工理论和线性整合理论, 而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的因素有许多方面, 如信息特征、认知能力等等。在未来研究中, 应该深入分析双加工理论的作用机制以及依据模糊痕迹理论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同时拓展在团体和公共领域中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2.
乐国安  薛婷  陈浩  姚琦 《心理科学》2013,36(2):424-428
为探明中国文化背景下,Simon等人(1998)提出的集体行动参与双路径模型的适用性,以及现实和网络情境下行动参与心理机制的异同,本研究以“中日撞船事件”为考察蓝本向天津市43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国家认同和工具理性动机对集体行动倾向的影响独立且显著,但两路径在内部动机上有汇聚;现实和网络两种行动情境下的整合模型对行动倾向的解释率为37%和44%。结论:中国式集体行动表现为内部驱力作用下的集体主义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3.
本文阐述了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对称性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对称性的发展及理论解释。其次,根据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图-词信息的双编码模型对相似性判断的影响。接着分析和介绍了相似性判断的双编码过程及其时间进程。最后,作者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差异性策略在分类和推理中的应用;(2)相似性双编码过程的实证研究及其应用;(3)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不对称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4.
近期研究者发现, 在某些条件下增加对第一任务的注意能够提高伴随发生的第二任务的成绩, 并将其命名为注意促进效应。研究者提出双任务交互模型对之进行解释, 认为该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时间上的重叠, 而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质疑, 本研究探究了检测项目与背景图片的质心间距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目标项位于背景图片中央时(质心间距为0), 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 而当二者分开一定的空间距离时, 出现了注意干扰/抑制效应。由此可见, 项目和背景的质心间距会对注意促进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5.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似文献   
196.
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斌  李洁 《心理科学》2008,31(1):142-146,132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分配注意与发音抑制对视觉工作记忆再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阶段的分配注意与编码阶段的分配注意相比,对视觉工作记忆成绩影响更大;双任务条件下,被试正确回忆言语刺激时,视觉作业的正确率高,而错误回忆言语刺激时,视觉作业的正确率会降低;发音抑制与视觉工作记忆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197.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98.
双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作为既有全局因子又有局部因子的两个竞争模型,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在模型拟合比较的基础上,比较了效标分别为外显变量和内潜变量时,两个模型在各种负荷水平下预测准确度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模型在拟合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预测效度方面,当效标为显变量时,两个模型的结构系数估计值皆为无偏估计;而效标为潜变量时,高阶因子模型表现优于双因子模型:高阶因子模型的结构系数为无偏估计,双因子模型的结构系数估计值则在50%左右的情况下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99.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对208名流动儿童(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施前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然后,对实验组实施13周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家庭间接辅导和教师专门辅导;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施后测。结果:(1)经过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实验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整合性教育干预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流动儿童(即心理疾患组)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3)整合性教育干预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可塑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整合性教育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0.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共同活动,是一个双主体的过程,即教师主体是教,学生主体是学。但长期以采往往重视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能动作用,却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行语文双主体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