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72篇
  12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中国宗教》2023,(3):56-57
<正>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传承佛教传统的同时,全面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开展文化研究、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挖掘和阐释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度融合,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新时代文化润教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基新路。  相似文献   
952.
张华 《中国宗教》2023,(1):72-73
<正>随着《维摩诘经》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维摩诘居士的形象也成为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造像的重要题材。从菩萨造像形制到清谈名士模样的转变,再到秀骨清像与丰颊硕体的轮替,维摩诘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佛教美术中国化发展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953.
江传月 《现代哲学》2001,(4):135-139
现代西方价值哲学中,几乎没有哪一个流派像情感主义那样阵营庞大而又意见基本一致,也没有像它那样因观点的偏激和摧毁性而招致了最广泛的批评和谩骂。但是,对情感主义的批评大多“与其说黾理解的不如说是不耐烦的”(斯蒂文森语),而谩骂者无不感到理论上驳倒情感主义的艰难。其  相似文献   
954.
前言本文的题目用"交涉"一词,乃源自于近期拜读李养正教授所著之《佛道交涉史论要》,①书中李教授提出"共融"精神,笔者便是承接此一精神而研讨这一问题的。②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儒、释、道三教文化既各具特征,更是相互融摄(或有学者称之为"互补"),当中以佛、道两教文化尤甚。如本文所要探讨的摩利支天菩萨,在道教便有称之为"斗姥"③的,亦有全称  相似文献   
955.
学会关心     
一天,我收到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给我写的条。她问我:“家长不理解我,动手打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956.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紫,暖手小香囊.选胜移银竹,邀欢举玉觞.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急管停还奏,紧弦慢更张."白居易的这首美妙的诗歌宛如是为<宫乐图>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与画相互辉映,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唐代贵族女子酒筵弦歌的欢乐场面中.  相似文献   
957.
2013年5月,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北大的一场讲座中,将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果断地排到了世界第一等文明的前三位,并用油、奶和水来比喻三种文明的存在状态,这一判断和比喻引起了当时学界乃至普通民众的密切关注、广泛讨论和深层思考。水化万物、上善若水,对于中华文明如水的精巧比喻,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情感寄托和生存理想。笔者初感,中伊文明有可能基于这样一种“新的论调”而出现更高层次的沟通与交往。  相似文献   
958.
小时候读过台湾著名散文家琦君写的《桂花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对桂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故乡老家的后院里也有几棵桂花树,不过大部分都是金桂。每年八月,满院的桂树都开满了金灿灿银闪闪的花朵,整个后院便立刻浸润在桂花香中。满园的桂香还会漫出角楼,越过围墙,飘得满巷都是,最后和巷里的青石板缝隙柔柔地融合在一起,使你看不出她的任何痕迹,你只能呆呆地、静静地寻找她的倩影。  相似文献   
959.
母亲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会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相似文献   
960.
《父母恩重经》是唐朝初期出现的一部佛教伪经,在唐朝获得广泛的传播,产生过非常大的历史影响。《父母恩重经》宣扬的子女应该践行孝道、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孝经》所提倡的孝和孝道伦理是一致的。《父母恩重经》在唐朝的出现,既与唐朝统治者提倡《孝经》和孝道的文化政策有关,也是佛教自觉调和与儒学思想的矛盾、努力融入中国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