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晓田  王鹏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331-1346
三参照点理论(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Wang,2008a; Wang& Johnson,2012)以底线、现状和目标为参照点,将决策结果空间划分为失败、损失、获益和成功4个功能区域.根据3个参照点的心理权重的排序:底线>目标>现状,该模型继而推导出跨越不同区域的以现状为分界的双S-型的价值函数,以及据此产生的对于跨越不同参照点的预期结果的偏好转换、和损失-获益及失败-成功的两种不对称性.总之,风险决策的基本任务在于,在使得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最大化的同时使底线不保的可能性最小化.三参照点理论将统计学和金融学中的均值与方差(均差)分析与行为决策研究中的参照点效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面对不同的风险选项时,通过分析各个预期结果的均差分布与3个参照点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应性的决策.本文介绍了三参照点理论的基本推论、运行原则、实证检验、以及它与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相比较的异同之处.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三参照点理论对实践中管理决策的指导意义和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102.
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13,36(5):1058-1065
熟悉性对于自我信息加工优势的影响往往与自我相关性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文章分别介绍了自我参照效应、自我面孔和人名识别研究中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的主要思路与发现。现有证据显示,熟悉性与自我特异性在自我信息的加工优势中是可分离的,从而表明自我信息所固有的高熟悉性可能并不是造成其具有加工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展望部分将熟悉性进一步细分为材料的熟悉性与任务的熟悉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特别注意考察任务熟悉性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三类刺激的经典oddball范式,以内隐的方式探讨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P2的波幅上,在电极前部、前中部和中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在P2的潜伏期上,在电极前部、中部、和中后部位置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潜伏期。在N2的波幅上,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在左脑所诱发了更大的P2的波幅;对比内倾型被试,中间型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的波幅。在N2的潜伏期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且中后部电极位置的潜伏期最短;两类人格被试的高自我相关名字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N2潜伏期,但中间型人格被试的潜伏期最短。在P3平均波幅上,高自我相关的刺激在全脑都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中部脑区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具有程度效应,但对比中间型个体,内倾特质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105.
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救助制度的环境决定了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特殊性.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救助依赖、"贫困陷阱"等方面.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包括:构建合理的社会救助责任主体的关系;强化社会救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社会救助参与各方的信息不时称程度;坚持政府责任与个体责任的统一,实现社会救助制度中个体德性与制度正义的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106.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监控说认为,P600效应是由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发的,反映了认知监控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的检测与解决;而非句法中心动态模型认为语义P600效应反映的是句子理解过程中两条通路之间出现冲突时的持续分析;扩展的论元依赖模型则用新的句子加工模型来解释语义P600效应,认为语义P600效应与句法违反引发的P600效应产生于句子加工的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网络依赖程度与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对393名有互联网使用经历的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依赖与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信任呈现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对网络依赖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人际交往现状和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0.
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先学习源事件、后进行顿悟问题解决的两阶段实验范型,探讨了大学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的成功顿悟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提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在顿悟问题解决阶段,只有激活学习阶段所获得的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才能成功解决顿悟问题。但并非所有激活源事件的被试都能成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这取决于从源事件中所提取的启发信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正确解决九点问题的人数百分比差异并不显著,证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的激活,可能主要是自动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