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7篇
  9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影响学习迁移的几个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人较多地从学习材料本身的特点或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去孤立地考察对学习迁移的影响这一现象 ,本研究试采用代数运算材料 ,系统地探讨了学习材料的相同要素和学习者概括化认知过程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并将相同要素进一步区分为表述形式相似和内在原理相似。旨在对较为复杂的认知学习中迁移的影响因素做更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 :①概括化和相同要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依然存在 ,但需作具体分析。其中 ,前者应成为影响学习迁移的更重要因素。②在学习材料的相同要素中 ,实质上对迁移起作用的是内在原理相似性 ;而表述形式相似性不起主要作用。③概括化因素和内在原理相似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迁移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2.
13.
《世界宗教研究》2021,(4):139-15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基督教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它影响了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权势转移,但这个问题很少有学者论及。本文分三部分探讨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叙述了大战之前在华基督教运动中的中西权力关系格局,指出长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掌控在华基督教运动的局面自爱丁堡会议以来已受到批评,但中华续行委办会的建立仅仅是个中国人进入新教领导机构的开端,远未改变支配运动的权力关系。其次论述了大战爆发使得美国基督教普世基督教运动思想在华影响急剧上升,强调教会合作和培养中国基督徒领袖的做法为中国精英分享权力提供空间。同时大战损害了西方文明和基督教在中国的声誉,增强了中国基督教精英的自信,他们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华续行委办会中地位上升。第三分析了大战结束以后中西合作下的权势转移仍在进行,但国内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压力使得这一过程节奏加快,五四运动、1922年兴起的非基运动及北伐战争中暴力反教事件都导致了中国基督教精英在中国基督教协进会和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中分享更多的权力。文章最后认为尽管战后中西合作建制仍在继续运行,但一次大战导致的国际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冈志》是清中叶编写的一部北京牛街地方志书,除了记载了晚明至康熙末年牛街地区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之外,还记载了这一地区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及重大事件。本文拟以《冈志》为中心,对志书中所记载的有关宗教义理等问题加以研究分析,从中探究这一时期牛街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与嬗变,以管窥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学界通常将"Religious pluralism"一词译作"宗教多元论"或"宗教多元主义"。本文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该术语三重含义:"宗教多元性"、"宗教多元观"与"宗教多元论"。文章进一步提出判断某种理论是否属于宗教多元论的标准可概括为"以相对化为途径,祛除宗教自我中心主义,在新秩序内实现宗教平等"。由此揭示出当代宗教多元论的目标在于通过建构宗教共同体建立宗教平等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修行人类学是中国宗教人类学者提出的最新研究范畴,旨在探寻人类学的宗教研究之新进路,即以内部性理解的视角,去反思宗教人或信仰者自身的文化习得机制或信仰的内在动力,从而为中国的宗教人类学提出一个具有普世性和关键性的话语构建。中国近现代民间教派(道门、教门)思潮是一种以复兴或传承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宗教本土运动,具有典型的家族相似性和济度宗教(salvationist religions)的精神气质。从修行人类学的视角观之,道门或教门之有效存续和持续成长的弘道动力,主要来自于一种以救劫、济度(济世度人)为主导的修行传统。中国宗教谱系自身的传播方式,并非仅仅是西方式的传教模式,而是带有存神过化(道化)特征的修行模式,遵循礼不往教的化育的原则。济度宗教反复提撕道化(道降庶民)的范畴,充分反映了它们对于正统化的文化诉求和文明化的价值想象。讨论济度宗教存神过化的方式、特性、结果,有助于综合思考中国精神世界中的修行模式及其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斯洛特戴克看来,西方人通常讲的世界历史不过是资本的世界体系建构的全球化的历史。大写的历史就是资产阶级开发地球的世界历史,这是一个由资本关系链接起来的关联性存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形而上学的全球化、第二次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大地全球化,我们这个星球现在迎来第三次资本主义电子全球化,这第三次全球化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布展的资本主义部置,它终止了单边殖民和帝国主义强盗逻辑,通过密集存在消除了空间与时间的客观真实存在,使资产阶级的权力控制和制造欲望的商业盘剥更微细地植入到存在的微分断面。  相似文献   
19.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去人性化知觉是人们对人性的否定性认知,它与暴力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去人性化知觉的内涵和测量的基础上,梳理了导致去人性化知觉的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并阐述了去人性化知觉对攻击性和亲社会性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包括丰富研究变量、加强干预研究、拓展研究方法、进行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