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水彩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当代水彩画创作由单一的表现方式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诸多水彩画家对水彩画艺术的认知和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水彩画创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水彩画创作理念,在水彩画创作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水彩画在新时代焕发新面貌。意象化表达是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发展趋势,其既是偶然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对我国当代水彩画创作意象化表达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形式展开探索,以助力当代水彩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2.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科学》1998,21(3):209-213
本研究以汉语单字词灰材料,使用反应时技术,考察在归类任务中分心物的位置因素是否也与分心物特性因素一样,影响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RTDT不随主物位置数目变化而变化。只随着分心物特性数目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象归类这种属于语义表征的、与位置无关的任务 并不抑制分心物出现的位置,并可进一步推论,分心物抑制可能是一种灵活机制。  相似文献   
93.
安献丽  陈四光 《心理学报》2016,(10):1239-1247
情绪调节是人类特有的、并能有效控制个体情绪反应的行为方式,认知重评是其中最有效的调节策略之一。恐惧记忆是参与情绪障碍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且已习得的恐惧反应难消退、易复发。为了考察认知重评能否起到长久抑制恐惧反应的效应,本研究利用条件化恐惧范式,第一天进行条件化恐惧习得训练,并在习得后间隔24 h及31天进行恐惧记忆的表达及自发恢复测试。实验1中,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要求其在恐惧习得过程中进行认知重评或自然感受;在实验2,同样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但要求其在恐惧记忆表达过程中进行认知重评或自然感受。结果发现,习得阶段进行认知重评显著降低了恐惧记忆的习得、表达及自发恢复过程中的SCR水平。同样,表达阶段进行认知重评也降低了此阶段的恐惧水平,且显著抑制了恐惧记忆的自发恢复。结果提示,在面对应激时,个体如果能够成功地利用想象进行认知重评,就有可能避免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或精神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4.
伊斯兰教法在中国经历了"由俗而制,由制而礼"的演变,它在唐宋、蒙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分别被视为习俗、通制、礼法和信仰。"教法随顺国法"是国法与教法关系的主线,其实质是"教随人定",即穆斯林遵从国法,国法规范教法。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教法大于国法"的情况,更多是国法对教法的主动包容和吸收。理解二者关系,应以实际为准,就事论事,切不可从概念出发,将虚作实。本文提出的"教法随国论"即是对此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当代作用在于理顺政教关系,整合国家认同与宗教认同,抵御"教法治国论"等极端思想。  相似文献   
95.
采用《特质宽恕量表》测量了102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能力,并通过Flanker任务和情景回忆法评估了被试的认知抑制和人际宽恕水平,目的是探讨特质宽恕、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认知抑制、特质宽恕与人际宽恕各维度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除认知抑制与仁慈动机之外);(2)特质宽恕对回避、报复和仁慈动机均具有预测作用,而认知抑制则只对报复动机具有预测作用;(3)特质宽恕与认知抑制对回避动机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
空间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返回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志成  陈骐 《心理科学》2000,23(6):710-714
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是Posner等人在考查注意提示(attentionalcueing)效应时发现的。Posner(1980)首次使用“空间线索技术”研究注意的定向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在一个靶子呈现之前,注意被提示线索预先,有效地分配到靶子位置,那么检测此靶子的反应潜伏期缩短,即有一个收益;若相反,则会有一个损失。研究者们将其中的这种收益(即在有效预提示位置上对靶子检测的易化)称为“注意提示效应”。这种效应在注意的内部和外部定向中,以及内源和外源定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7.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98.
大脑中线电极诱发的μ抑制波(包括α和β频段)是人类镜像系统活动的电生理指标。尽管音乐情绪表现被认为是通过模仿个体的心理状态来实现的, 但是尚未有研究探讨人类镜像系统与音乐情绪加工的关系。本研究通过EEG技术, 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探究人类镜像系统是否参与和弦情绪的自动加工。愉悦或不愉悦的和弦启动情绪一致与不一致的目标面孔。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对情绪一致面孔的反应显著快于情绪不一致面孔的反应。EEG结果显示, 在听觉刺激出现后的500~650 ms之间, 与情绪一致条件相比, 情绪不一致条件诱发了β频段的去同步化。在听觉刺激出现后的300~450 ms, 无论是情绪一致, 还是不一致条件, 都诱发了α频段的去同步化。源分析结果显示, μ抑制波主要出现在人类镜像系统的相关脑区。这些结果表明, 音乐情绪的自动加工与人类镜像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为考察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攻击性及中性词汇作为靶子(实验1)和线索(实验2)呈现。实验1发现,脆弱型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均存在注意捕获,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实验2发现,脆弱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存在注意解除困难,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存在过多的注意维持,降低了视觉搜索效率,这可是其好发攻击性行为的潜在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