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崇拜三步曲     
周晓燕 《天风》2004,(8):31-31
崇拜是人类与上帝再次相遇,同时经历并且感谢上帝永流不息的爱之恩典的救赎的过程,藉着耶稣基督为中保,让人在崇拜过程中谦卑地反省自己的有限与软弱,使之重新得着力量,并回应上帝的爱和呼召;而且崇拜不只是一项教会的活动,它更是基督徒的信仰之旅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因为当教会的一切活动都消失的时候,只有崇拜永远存在(启7:9-10/14~15,15:1-4)。让我们步入以静,净,进为主题的崇拜三步曲,一起来品尝崇拜的美好滋味。  相似文献   
842.
"个人"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遵循着两种逻辑:一方面是考察个人存在状态的方法论逻辑,沿着"精神的个人"、"类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这一脉线发展;另一方面是关于人的发展过程的生成论逻辑,由"群体化个人"、"偶然的个人"到"完整的个人"这一脉线构成。厘清马克思个人概念的两种逻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历程以及马克思哲学中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43.
<正>一先秦至汉初,一些学者把孔子儒家看作诸子百家之学。《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三书皆重视儒家,却都把儒家与其他各家并列,没有说明儒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地位。独有孟子指出了"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贡献,说明儒家不是一家一派的学说,而是对夏商周三  相似文献   
844.
以勒 《天风》2008,(6):31-31
虽然时间进入了中世纪,但从初期教会时期就开始的神学争论并役有停止.继第四次大公会议 (<天风>刊登于2007年10月下半期)之后大约lOO年,由这次公会议引起了"三章案":当年卡尔西顿会议通过了基督神、人二性的决议,同时谴责了一性论派,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45.
本文以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为例,来说明在道教宇宙论中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是从神学上提出带有神喻启示特点的宇宙神创说,以彰显“道”的主宰性、神圣性与超越性;二是从哲学上建构了以“道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力图对宇宙世界以及人的生存作出一个根本性的解释,从而为人的修道实践提供依据。只有厘清这两条线索相互交涉的复杂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道教宇宙论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46.
吴育林 《现代哲学》2006,1(4):16-22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47.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当作“议”解。许慎《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和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相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言论及其与弟子的辩论。  相似文献   
848.
尧舜禅让,古代以为信史。20世纪20年代,有学者提出异议,以为它只是一个传说,这传说是禅让思想的一部分,出自墨家的创造。揆诸史籍,可知,墨家的确传诵过尧举舜而立为天子的故事,对禅让说的传播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那只是出于宣传尚贤尚同主义的需要,为选官治官而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禅让说。而在儒家,孔子早就盛赞尧舜;尧舜禅让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歷数观念在今本《论语》中又有明确反映,这个观念在从周公到孔子的儒家渊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儒家数观的实质是天命有德,儒家的天命有德思想可为禅让说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儒家的尊贤、墨家的尚贤,后世与“禅让”直接相关的新五德终始说,都可纳入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禅让说的兴起,儒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9.
常峥嵘 《法音》2006,(2):24-27
《成唯识论》所表达的唯识思想中有一个“俱时因果”观念。也即是说,《成唯识论》认为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这与常识和其它哲学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但本文认为,这种主张有其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  相似文献   
850.
牟宗三三系论的理论贡献及其方法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思想由自律论和形著论两个支点作支撑,首先将五峰蕺山独立为一系,其次将伊川朱子判定为歧出,观点鲜明而突出。三系论地位十分重要,以至无论你是否同意,都不能轻易从其身边绕过,不加置评地坚持旧说或创立新说。目前学界对这一体系大多还只是一般性的介绍,具体分析批评较少,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旨在前期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体系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既承认其理论的贡献,也分析其内在的缺陷,进而宣告其思想方法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