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余惠琴 《天风》2009,(3):44-46
2008年11月2日,由淀山湖教会伉俪团契主办的"爱的盟约--圆你婚纱情结"活动在秋意浓浓的主日下午隆重举行,活动由闻牧师和张牧师主持,11对夫妇在上帝和会众面前见证了他们爱的结晶和婚姻的甜蜜,整个活动充满了主的祝福,11对夫妇度过了神圣、激动、难忘的一天.  相似文献   
72.
正导论《启示录》是《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是最为特别,最为生动,争议最多,也可以说是最难解读的一卷书。因为《启示录》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这是现代读者尤其是中国基督徒所不熟悉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启示录》当中充满了各种似曾相识的视觉意象(visual imagery)[1],人们很难正确理解它  相似文献   
73.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这一过程的转变,体现了贾平凹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反省,深层次剖析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变异,从而折向人与自然的回归。相信今后,贾平凹的作品会以更深层次触及灵魂的方式剖析人与自然,回归自然,回归到"无"。  相似文献   
74.
采用E-crossing任务和科学发明问题材料,探讨自我损耗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上的主效应显著,损耗组的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均低于控制组;(2)问题解决范式在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上的主效应显著,“一对一”范式下的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均高于“十对十”范式。结果表明,自我损耗导致的自我控制资源消耗不利于原型启发效应。  相似文献   
75.
王维作为中国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诗意中蕴含着丰富的禅味,不愧为中国诗歌优美风格的典型代表.优美就是美的平衡态,是有限与无限、形式与内容、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而王诗《山居秋暝》更是将这一美的平衡态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读者,它是审美对象与审美客体相互融合的平衡,是自性原型与自由意志的平衡,也是气势与韵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6.
彭坚  王霄 《心理科学》2015,(4):822-827
追随力认知图式是一种历经社会化,以抽象表征形式储存于个体记忆中的关于追随力的认知结构,亦称为追随原型。领导者的追随原型通常在领导—追随互动中被激活,并与部属实际追随力进行匹配。匹配失败的追随原型将被重新归类或定义,匹配成功的追随原型将通过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影响追随者的职业幸福感、角色内绩效和角色外行为。人格、市场行情、组织结构和文化能预测追随原型。未来可加强多水平效应、匹配效应和生物基础的探讨。  相似文献   
77.
魏义霞 《学海》2013,(1):148-153
庄子具有浓郁的动物情结,不仅让动物置身于各个哲学领域,而且以动物喻人、示人和教人,以致其人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向动物学习的仿生哲学。浓郁的动物情结影响了庄子哲学的表达和书写方式,使庄子选择了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作为写作体裁和言说方式,寓言反过来又为动物的大量涌现和现身说法提供了方便条件。无论是寓言体裁的选择还是动物的大量出现,都为庄子哲学烙上了厚重的古代哲学的思维痕迹。  相似文献   
78.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从贝多芬晚期作品op106可看出,贝多芬早中期的创作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并把这种矛盾冲突外化出来,但到了晚期,却有了更深的宗教情结,表现出内省而安静,感情更加细腻,这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转向的呈前启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孟子和荀子思想中的“性”与“情”两大范畴入手 ,构建了一个作为生命本体存在形式的“性—情”结构论样式。通过对统领“性—情”结构论的“心”本体的聚合和分解作用 ,梳理了一个心—性—情的逻辑脉络。将“乐”作为形式本体与审美快感体验的主要体现方式进行解剖 ,而使之成为艺术本体存在和审美愉悦的现实参照。本文认为 ,由“心”本体而建构的“性—情”结构论 ,是后世的艺术创造活动中人们提出的所谓“吟咏情性”和“心统性情”等命题的始基 ,它既有张扬艺术情感而创构艺术魅力的作用 ,也有以伦理文化制约艺术一审美体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0.
中国的神长、教友与圣若瑟的特有情结源远流长,于1668年在广州由23位传教士召开的会议中便一致通过并隆重地宣布圣瑟为中国教会的主保,算起来已经有三百多(338年)年的历史。而这种特有的情结也是源自普通教友对圣若瑟的感情意识,如今在教友生活中,仍然听到约定俗成的习惯即把‘大’加在圣若瑟的名字前以表崇敬之情,在选择圣名时,圣若瑟也总是被列为首选的对象。回顾过去在全国修院的日子,每逢3月19,全体教职员工总会聚集于圣堂内共同表达对圣若瑟的敬礼之情并全天放假以示庆祝。自从那时起,我便总是很不理解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全国修院的主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