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伦理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资源是稀缺资源,卫生资源只有优化配置,才能达到我们的医学目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以公平为优先,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就目前所存在的和我们的医学目的不相适应的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2.
错觉性结合(IC)现象研究的历史不到20年,却发展出了许多研究方法,验证、充实和扩展了Treisman 的特征整合理论(FIT)。有些方法尽管差别很大,但都是对注意资源的直接操纵。直接操纵注意是 研究IC现象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揭示IC现象的知觉性质,而且可以揭示注意在IC现 象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3.
崇尚俭朴、反对奢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宗教共同遵循的宗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动荡的形势下,维护这一优良传统、提倡节俭、主张艰苦朴素、反对盲目追求奢华的意义更加凸显。因此进一步挖掘和探讨中国宗教崇俭戒奢的历史传统,使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很有必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本,三者都有崇俭戒奢的历史传统,本文主要以佛教和道教为例。  相似文献   
204.
叶莱 《佛教文化》2011,(4):112-113
“真相”是个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词汇,对万事万物真相的探寻引领我们从远古走向现代,从蒙昧步入文明,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真相,现代汉语解释为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但在中国古代,“真相”是个多义词,根据其词义的来龙去脉,大体可分为本土和外来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205.
206.
刘莘 《哲学研究》2012,(5):113-117,129
<正>一、精神问题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由者有能力认知规范世界运行的普遍法则,有能力知道自己既是被规范的对象又是认知的主体。作为对象,自由者承认自由意味着对必然性的认识;作为主体,自由者不仅强调对必然性的认识已经蕴含着主体为世界立法,而且强调世界只有在精神里才能显现自己。精神知道  相似文献   
207.
<正>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有较为丰富的关于文明的论述,这些论述内在地形成了他们的唯物主义文明观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一词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表述来看,其中有一个潜在的思想逻辑,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8.
陈硕  李乾坤 《哲学研究》2012,(3):124-125
<正>2011年10月22—23日,"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209.
传统的心理素质结构研究模式不经济,研究结果出现纵向断裂横向分裂的趋势.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心理素质结构的最终功能均指向个体的适应性,其形成是与周围环境不断排斥和融合的过程.建构的心理素质结构融合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模式的弊端,并建议今后的研究应以分析人为主导转而分析人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并重,进而引导人的心理素质结构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10.
谢志斌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09-117,194
本文探究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基本思路问题,特别关注具体处境中基督教价值的公共意义问题,论文包括:第一部分,考察1980年以来汉语基督教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上看,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基本伦理概念(比如人性、爱的观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关观念进行比照的研究,二是实践和具体社会处境的角度,包括从基督教角度对于中国基督徒的道德生活以及全球和本土范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研究;第二部分依据相关的基督教伦理研究成果,参照中国思想资源和当代社会的道德议题,反思汉语基督教研究的处境性问题并寻求重新阐释某些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研究采用基督教伦理研究中的实在的和处境化的进路,将之放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并考虑到其具体和当下的条件来展开对基督教伦理思想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