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16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高媛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1O月17日,中国基督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兼总千事阚保平牧师应邀到金陵协和神学院,作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讲座。阚保平牧师从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等方面为大家解析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旨在通过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金陵的区域优势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对基督教中国化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3.
雷丽华 《中国宗教》2018,(10):31-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04.
印顺 《中国宗教》2018,(9):18-20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N年。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曾经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宗教依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本期专题特别刊载相关文章,重点阐述如何发挥宗教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宗教文化在“民心相通”上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5.
2014年11月8—1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重绘中古中国的时代格:知识、信仰与社会的交互视角"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11月8日上午开幕式,会议召集人复旦大学余欣教授阐明会议缘起,"时代格"一词借用自宇都宫清吉,宇都宫氏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性格,且又包含对前一时代的继承,而本次会议则赋予该词以新的内涵,是希望在近年对中国中古文献、政治、礼仪和宗教研究业已取得的长足进步基础上,能对时代的气息和风貌有更多  相似文献   
106.
2015年2月3-4日,"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化相遇"("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Cultural Encounters")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受外交部委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所属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合作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参加,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现代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等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明交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是一次具有较高规格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文化的古老历史和宗教的多元化决定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宗教经典”构成的世界,不同时代的社会处境也对他们的信仰提出了各种挑战,会创造怎样一种阅读圣经的方法,用来诠释基督教经典并确立自己的身份意识。本文选取吴雷川与赵紫宸为个案的研究对象,以他们读《圣经》的原则与方法为例,考察中国现代基督徒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和阐释经文,试图以此为亚洲处境下的圣经诠释学提供研究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08.
新中国"前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经历了"百家争鸣"的初步繁荣、"史学革命"的实践受挫、"阶级分析"的僵化困顿三个发展阶段。作为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最权威刊物,《历史研究》见证了这一历程。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评价,关涉到当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因此,不能作简单的是非、成败评判,而应挖掘更多微观史料,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认识,同时摒弃所谓"教条化""政治化"的标签概括,区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影射史学的不同性质,科学认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常培杰 《哲学动态》2020,(2):117-125
如何定义艺术是20世纪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为解决此问题,阿瑟·丹托坚持本质主义立场,提出了本质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相结合的定义策略。他的这一观点实则回应了两类相关理论:第一类是反本质主义艺术观,代表人物是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韦茨;第二类是不充分的本质主义艺术观,包括格林伯格以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艺术观、迪基不乏社会学色彩的"艺术体制论"、弗雷德和莱文森的历史主义定义策略。丹托的艺术本质观是前卫艺术激发的理论探索的逻辑合题,也充分说明本质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就提出方式而言,丹托的艺术哲学体现出鲜明的历史化和批评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金晓晓 《美与时代》2020,(3):122-123
地方的发展依靠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地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发展。凤阳临淮关镇在20世纪80年代繁荣一时,凭借铁路、公路和水路三大交通优势成为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商业繁荣,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之后却一度衰落,人口流失严重,经济萎靡,空有千年古镇的美誉,却无法摆脱颓势。文章综合多方面因素,从交通、地理环境、人口等方面分析其迅速衰败的原因并对其发展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