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35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葛兰西批判布哈林的《社会学通俗教材》,反对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独立的、封闭的范畴体系,反对他把唯物辩证法贬低为形式逻辑。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统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伟大成果恰恰是哲学的具体历史化、哲学和历史的同一。葛兰西在狱中难能可贵地、独立地得出"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同一"的结论。葛兰西认为,要证明客观实在,需要求助于历史和人,从而客观的意味着"人类地客观的"、"普遍地主观的"。  相似文献   
122.
1976年以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中国佛教研究的基本状况、新的进展和特点概述如下。一、中国佛教研究的基本状况中国佛教是一门具体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若干学科互相渗透,密切联系。十多年来,广大学术工作者关于中国佛教的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论文集和资料书。1、专著方面:有关中国佛教通史的有吕澄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979)、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二卷(1981—1985)。  相似文献   
123.
老子思想与《内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万物负阴而抱阳”与人体阴阳平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该书只注明章次)“冲气”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融合。老子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合构成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气”为化生万物的元素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下一气”、“生死一气”的思想皆由此而出。《内经》直接把这一思想引入了中医学。《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二气的作用当作天地万物的总规…  相似文献   
124.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中国古代学者强凋为学贵在自求自得。注重立志、学思结合、知疑善间、自我省察、相互切磋等自主学习原则。主张遵循启发式的、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6.
老子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靖 《中国道教》2001,(6):28-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富有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 一、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 老子将“道”改造成为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数)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七章》)。不仅如此,老子认为这个“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又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莫不遵循的规律和法则。老子把道与天、地、人并为宇宙中的“四大”,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27.
荀况与庄周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况与庄周分属儒家、道家两个学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是很大的。本文仅就二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天道观、人生态度加以辨析。他们虽分属儒、道两家,但从庄子无为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看,与儒家的安贫乐道思想相一致,所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在传统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8.
“仁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的仁学,是上承先秦儒家仁学、下启宋明儒家仁学的中心环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值得作一认真深入的研究。 一 “仁”这个概念。早在儒家学说创立几百年前,就在社会上比较广泛地使用了。当时,它主要是被用作一种对有善良品德的人们的赞美之词。孔子最早把它系统化,并发展为“仁学”,使之成为他的学说的核心思想。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儒学家,却赋予“仁”  相似文献   
129.
方东美的佛学研究,是在世界哲学的宏观视野下,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佛学理论的重新诠释与阐发,代表了他晚年一部分成熟的思想成果,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学史上二元对立性的理论难题.由此也可说明中国大乘佛学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变通趋时"与"时中之义"诸方面,对<易传>时观与<左传>、<国语>及儒家、道家、阴阳家的关系作了粗略考察,认为<易传>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时"提升为一个范畴,并初步建构了一个关于"时观"的理论体系,对先秦哲学思维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