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1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年轻时入唐,向唐密大师惠果受学胎藏、金刚二界密法,回国后开创日本真言宗,又称东密.空海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思想,著《即身成佛义》,将“六大”作为法界之体性,以六大之“体大”,四曼之“相大”,再加上因佛的三密加持“速疾显现”之“用大”,作为东密的“即身成佛”之理论依据,并对唐密的三种成佛论——“理具成佛”、“加持成佛”和“显得成佛”作了发挥.本文将空海思想置于中国唐密与日本东密的关系中,说明空海依据日本人的信仰方式和精神需要,对“即身成佛”进行的阐发,是推动唐密向东密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遮蔽了道教“即身不死”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在日本的传播.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认为应从宇宙本体论的视域理解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玄"遵循异质相生的原理生成万物,性善恶混就是"玄"成物之理贯注于人性的结果。"玄"措摛阴阳之气而生发万物,抟聚于人则表现为神明之气与阴阳之气的并用而为功。扬雄论心,兼具知行的能力,在修养工夫上,既强调养心的纯正刚毅,又注重耳目感官的合理之欲,这正是"玄"成物之理在修养论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3.
钱是什么     
廖钧 《思维与智慧》2005,(10):35-35
钱是天使,使缺吃少穿的穷人得到温饱,使失学的孩子回到课堂。  相似文献   
34.
“曾向清凉梦破迥,七篇三聚一时开.欲令缁素衣惭愧,东国衣冠上国裁。”这是一首赞扬新罗高僧慈藏法师的诗.诗中清凉山,即名扬遐迩的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  相似文献   
35.
杨维中 《佛学研究》2004,(1):146-159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36.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以当代生态哲学的道德共同体为切入点来分析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仁的演变过程及其生态意义,从当代生态哲学的角度给予了新的确证(justifications)。儒家的道德共同体以仁为核心或纽带,其范围包括天地万物。仁的基本含义是爱,孟子把仁推广到爱物,董仲舒提出爱民,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郑玄提出仁为爱人以及物。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明确地把仁提升为全德之名,又把天地的生生德性作为天地之仁、天地生物之心。仁作为生生之德,成为宇宙的合目的性。理学家又说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样,天地的生生之德、仁、人心就被统一起来,仁从而获得了贯通人与天地万物的本体意义。仁还是一种感通的道德情感,大程、阳明等主张通过感通与恻隐更为主动地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些解释既有丰富的生态功夫论的内涵,也有丰富的生态境界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8.
"心"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价值,当代医生应从"心"出发来发现、把握、提升、完善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医生宽容心是指医生允许或理解病患及同事有不同行动和判断自由的一种包容态度和豁达心理.宽容心可以提升医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医德的养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际关系.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临床收集的187例青年(≤45岁)颈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青年颈心综合征临床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疗策略。目的在于帮助临床医师对青年颈心综合征进行识别,注意如何与冠心病心绞痛相鉴别,对防止病情延误,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排除冠心病,减少诊疗费用及避免冠脉造影的风险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40.
保巴作为元代易学家代表之一,在认同程朱易学前提下,以“照着讲”兼“接着讲”的形式,对《周易》经传所内蕴的符号、意义世界进行了一定诠释.通过研究发现,在这种创造性不足的形式下,其易学还有着“自己讲”的创造性诠释的内容,他的以“心”为根基解读圣人作《易》、四圣《易》道与《易》之符号、意义世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圣人的洁静精微之心在建构《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洗心、养心的重要功能.按照其“以心会心”的思想,我们只有能够契会圣人之心,才能更好地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也只有理会《周易》符号、意义世界,才能更好地契会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