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0篇
  2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王振复 《佛教文化》1990,(2):97-102
中华佛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种特殊型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文化面貌,屹立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巍巍然文章灿烂、风格独具,“重峦千仞塔,危登九层台。石阙恒逆上,山梁作斗回”、“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具有丰富、深邃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蕴,是中华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本文仅就中华佛塔的独特文化价值略陈管见,以弘扬民族文化、并就教于文化学家与建筑专家。印度佛塔文化的传入给中华古代建筑带来了新的文化“语汇”  相似文献   
152.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源于印度,传入我国后与道教、儒教并称为“三教”。佛教教义博大精深,经典繁富,现已成为一种庞大体系,而“三”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这里辑录数种含“三”术语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53.
五台山是我国北方一座名山,它以山峦雄健,植被繁茂,地势蜿延,五峰耸立,气候宜人而享誉华夏。但是,五台山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它的地貌,也不是它的植被,而是它的佛教。印度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就一直存在着二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受到知识阶层重视,研习的义理佛教。  相似文献   
154.
金申 《佛教文化》1995,(3):38-40
佛教故乡在印度。 古往今来,为了回到自己精神的“故乡”,有多少高僧大德为寻求佛法,不惜捐躯殒命,渡流沙、攀雪山、吃尽非人力所能承受之苦而最终到达目的。中国佛史上的朱士行、法显、慧超、玄奘只不过是这西行求法志士中的佼佼者而已,那些中途受阻未能成行或中途舍身者又知有多少呢?还有众多的到达西方的求法者因种种原因而于佛史上不彰,就更不知几何了。  相似文献   
155.
在佛教戒、定、慧三学的修习体系中,戒被奉为成就之基.僧团的传戒对求戒者而言就是受戒,此传戒受戒的宗教行为是佛教修行者身份认同乃至宗教修持的逻辑起点,因此传戒制度在整个佛教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像印度佛教传戒法从佛陀创教时的“善来比丘”法最终演化为具足法、事、人、处的“白四羯磨”传戒法仪一样,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6.
陈明 《宗教学研究》2000,2(1):36-43
佛教医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首先对其定义进行了探讨,界定了佛教医学与印度佛教医学各自范围。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医用咒语、养生保健等方面,概述了印度佛教医学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它的四个特点。又大体略述了佛教律藏药事的构成内容,最后概括了律藏医药的五大特点以及律藏药事戒律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7.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58.
我曾读过一篇印度小说,讲的是:一种巨蟒,喜吞尸体。人若想猎到这种巨蟒,就在身上涂满油膏,装成尸体。当油膏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儿将蛇引出洞吞食人时,人再用刀削掉蛇的头,进而捕获它。一个少年采用这种方式捕杀时,因一只小蚂蚁钻入他的鼻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而丧失了性命。狡猾往往是弱类被生存环境逼迫出来的心计,而人却不同。人将狡猾的能力用以对付自己的同类,显然是在人比一切动物都强大了之后。当一切动物都不能再  相似文献   
159.
郝一川 《法音》2012,(9):42-47
《成就法鬘》(A Garland of Means for Attainment,梵Sqdhanamaqlq),又称《成就法集》(梵Sqdhanasamuccaya),是一部由多篇关于印度佛教密宗的成就法仪轨文献组成的成就法集成。该书所辑成就法约三百余篇,但仅有55种存有作者名,共计42人。其中生卒年代最晚的是生活于11世中叶至12世纪初的印度密宗大师无畏笈多(Abhayqkaragupta)。因此,有学者认为该书是由无畏笈多整理编纂而成,尽管此后经过多次校订整理,各种版本中的成就法数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0.
布格里 《法音》2012,(5):30-31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向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主办各方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长老与中华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