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关于日本净土宗在中国净土三祖中被尊为高祖、而中国佛教在莲宗净土五祖中列为第二祖的善导大师(613—681)(以下省略敬称)所居住的寺院,岩井大慧博士曾在《佛教史论考》中《善导传的一考察》一文中,提到四所寺院,即西安的光明寺、悟真寺、实际寺和慈恩寺。同书认为,悟真寺是笼居修观之处,光明寺和慈恩寺是化度行道之处,实际寺是住持往生之处。  相似文献   
202.
《法音》2005,(4):1-1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相似文献   
203.
期盼已久的阿底峡大师舍利塔暨纪念堂圆满竣工落成,这不仅是中孟两国佛教传统友谊的见证,也是两国佛教友好交流的新起点。一孟加拉国的阿底峡大师是中孟友谊和文化交流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4.
圣凯 《中国宗教》2017,(8):82-83
恰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杨仁山居士诞辰180周年之际,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宗教文化出版社的支持下,以学诚法师、楼宇烈教授为主编,怡藏法师为执行主编,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法师和专家学者特别编辑《人间佛教思想文库》,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文库的组织者与推动者,略谈文库的出版意义,共享此殊胜因缘。  相似文献   
205.
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佛教也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经历了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206.
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7.
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初期缺乏有力的环境和基础,无法成系统的发展.当时主要是由太虚大师两次的到访而开始播下善的因缘,之后又有法舫法师、慈航法师、演培法师等人的短暂停留,为人间佛教在马来亚的传播与发展做出极具意义的贡献.人间佛教在马来西亚有系统的传扬与发展,是竺摩法师南渡槟城,并定居于此后才正式开启的.经过竺摩法师与其他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终于形成马来西亚佛教发展的主要主导思想之一.当今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虽说主要受到台湾的影响,但太虚大师及其学生们的贡献,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8.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  相似文献   
209.
叽崎新,是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建筑大师。很多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是通过2008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该建筑是矶崎新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刚一落成,就吸引了许多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210.
黄夏年 《法音》2007,(4):30-32,33-37
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佛教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也相应发生着巨变。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佛教界人士,为了改变人们头脑中对佛教是“鬼的宗教”与“死人的宗教”的观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同时,佛教界为了培养人才,兴办佛教教育和文化事业蔚然成风,使中国佛教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