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③释有禅无净土【论文】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  相似文献   
182.
不得不     
芭蕾编舞大师巴伦仙说:我不要跳芭蕾舞的人,我要不得不跳芭蕾舞的人。他的意思是,不要业余者,要真正为生活挣扎的人才合用。为兴趣做一件事,多么不可靠,今日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日为了兴趣,束之高阁,说不定还咄一声:这等低  相似文献   
183.
幽默的自责     
史上最著名的幽默大师东方朔,为汉武帝侍臣。  相似文献   
184.
温金玉 《法音》2007,(12):52-54
本刊讯12月9日至10日,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奉化银凤度假大酒店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对会议的召开题词祝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陈文尧莅席研讨会并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的贺信。奉化市副市长何剑波、奉化市民宗局长胡建平;学术界楼宇烈、杨曾文、陈兵、孙昌武、王邦维、赖永海、吴言生、温金玉等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的嘉宾6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85.
“止观并重”、“定慧双修”,被天台宗智者大师喻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而在现实中,往往是一部分人侧重于理论文字,另一部分人专注于信仰修持,真正能理论联系实际、相互发明者,实属凤毛麟角。我们认为,修持不可或缺,但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以法为师”、“以戒为师”,是坦诚的真理。三藏如海,虽尽形寿只能做一瓢饮,但总比望洋兴叹或缘木求鱼向真理靠得近一些。能知此,亦得智。  相似文献   
186.
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如清代著名的回儒大师刘智所言:“虽载在天方之书,而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今古一。”另一位回儒大师马注在比较伊斯兰教与儒家之后说:“圣不同时而道同,语不同音而义同,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服不同制而心同。”  相似文献   
187.
王佳 《法音》2021,(3):9-15
北京柏林寺,是太虚大师在北方弘法的重要场所之一。1928年,太虚大师游历欧美期间,在巴黎发起成立世界佛学苑,并在武昌佛学院设筹备处。1930年,筹备处移至北京柏林寺,改称设备处,并就柏林寺开办教理研究苑及锡兰留学团,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188.
骆海飞 《法音》2021,(8):62-67
月西法师(1915-199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早年就读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受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理念的影响。人生佛教以人生为起点,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1])月西法师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年代,因应潮流的起伏变迁,承接古圣先贤的思想,探求佛教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他不一样的佛教人生。  相似文献   
189.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190.
晚清之际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阴影之中,救亡图存成为许多爱国爱教人士的重大使命。在此背景下,杨仁山居士于1866年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振兴义学,成为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重要奠基人。本文详细回顾了金陵刻经处创办150年以来的曲折历程与卓异成果,展现了杨仁山居士、太虚大师、欧阳竟无、赵朴初居士等著名佛教人士为全面复兴中国佛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清晰梳理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典翻译及义学研究的嬗变脉络,尤为翔实地阐述了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文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金陵刻经处从出版、教育、研究到统一佛教组织、创办佛教刊物,从博搜广弘大乘经典、重兴义学研究热潮到启迪社会革新思想,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坚守到世界弘法的国际视野等多方面历史贡献,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思想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世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