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1.
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气”。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气中对于六十四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敷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22.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3.
北宋苏轼,既因撰写《东坡易传》而具备了易学家的资格,又不时关注《易》的筮占之用,在筮变占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筮占操作可接通、感通大化流行的宇宙场域或曰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而将与疑惑相关的信息收摄呈现于所得的六爻之上。有动爻时,断占的规则是,动爻有几个,之(变)就有几个,因而由本向之的变迁及其所昭示的时的境域变迁,就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这与春秋时人以及朱熹的见解存在莫大差异。在后者那里,无论动爻是一还是多,之只有一。前者较之后者具有别样深层的易学底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并给予超越筮术的易道层面的深入开掘。  相似文献   
24.
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传>末尾八个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的<杂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传>末尾八个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传>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传>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传>提出的互与循环互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5.
联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以音表义,所以从字形上往往不能得到准确的意义信息.《晋》中“鼫鼠”是联绵词,表示迟疑不决之貌.通过转语系联,发现“鼫鼠”与“首鼠”、“犹豫”、“蹢躅”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然后,比较《晋》中的类同句,回归语境,证明“鼫鼠”训作“迟疑不决之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6.
从出土材料和世传文献相结合来看,“《说》三篇后得”说是不正确的。《说》、《序》、《杂》皆当出自先秦,而“河内女子得逸《易》一篇”,当即是《杂》。秦颁禁书令,《周易》经传当皆在未禁之列;所谓淮南缪生及帛书缪和未必就是申公同学穆生;《易大传》当别为一名,并非就是今本《系辞》或《易传》。西晋不准盗掘的汲郡墓,其下葬时间应在公元前3世纪初年。根据墓葬《易》简,今传本《易经》的定本当早已流行于战国中期以前,而春秋战国之易学流派纷呈;《易繇阴阳》并不即是《连山》、《归藏》,但今传本《归藏》有许多材料来源颇为悠久古远;《下易经》似《说》而异,《说》当曾综合前人象例而成;师春可能与左丘明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师春》一书并非刘歆伪造《左传》的材料。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之《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28.
<周易程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节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29.
1976—1977年,陕西周原出土带字卜甲190多片,其中有6片刻有用六个数字组成的易。经考定,数字用阴爻一、阳爻一表示,则在《周易》中有相对应的。其中周原85号卜甲刻有数字辞,其数字与《周易·蛊》相对应。本文进一步考证,其辞也与《周易·蛊》初六爻辞“厉终吉”相合。又,周原9号卜甲有卜辞“大出于川”,可考与《周易·蛊辞“元亨,利涉大川”为同一件事。在结合周原卜甲及其它典籍相互参证的基础上,本文对《周易·蛊辞爻辞进行新的诠释,并对相关的商周史事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30.
六十四如何由八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相错是讲重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与六十四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揭示了六十四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