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中对于六十四卦卦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敷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82.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2):36-37
本期中这位居士的处境,我感到似曾相识。我们生活中也有些盲目贪求奢侈的人,不认识自己的无明,反自以为“天经地义”,视正常生活者为“有病”,是“傻瓜”。为这些人生气固然有理,但也大可不必。 小和尚讲的故事出自《杂譬喻经》。故事中的国王确实多智,当他发现众臣食恶雨而发狂后,能理解他们,也能容忍他们。在群臣醒来之后,再开导他们。这看来荒诞的故事,却实在是含意深刻,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83.
梁启超《新民说》强调以道德塑造新民,借新民救亡图存。梁启超提出“公德 —私德”的分析框架,并根据自身理论及实践的结果,于不同时期给予了相应的侧重性说 明。他指出,民德并非单独的存在物,必须与民力、民智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三者之间构 成“三位一体”的共在关系;道德工夫务求简易,借助正本、慎独与谨小,塑造道德的 纯正动机、自觉监督及可行起点。透过梁氏的道德思想及其引发的道德问题争鸣,既可以见 证道德培育之于个体生命成长及社会秩序维系的必要性,也可以探究道德生成及其发挥作用 的局限性,更可以为当前社会道德培育提供相应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
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而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85.
杜霞 《周易研究》2005,(1):23-29
本文通过对<周易·艮卦>的解释,说明其中静、观、止三义.然后略述宋儒沿袭<易传>而来的对于艮卦的阐说及其有别于佛老之处.最后本文试图立足于现象学,对艮卦所敞显的生存意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8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亡定义是现代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对死亡定义或死亡概念的探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60-70年代,由于脑死亡问题的出现,这种讨论达到其顶峰,它涉及到医学、社会学、法律学、公共政策等各个方面.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中国文化中的死亡定义,然而,在这样的探讨作出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定义死亡的原初理论,而这个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我们这里要特别提到罗伯特·威契(Robert Veatch)的死亡定义理论[1].  相似文献   
87.
董仲舒的易学哲学思想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表现在董仲舒赋予<易传>中的"元"以逻辑在先和价值根源之意义,表明"元"是一个价值本体范畴;他把<易传>的"继善成性"论改造为"天止人继"说,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万物中之地位与意义的一种自觉精神;又把<易传>"人文化成"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一种"人文宇宙观",从宇宙观高度审视人类文化,又从人类文化角度看待宇宙,观与文化观合二为一,表明了宇宙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源和基础,而人类文化是宇宙的发展和完善.这就从宇宙观的高度肯定、突出了人文价值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88.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89.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为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