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元代天如惟则禅师,是中峰明本法嗣弟子之一、临济宗虎丘绍隆下祖先系中的名僧之一,曾显赫一时,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官员联系颇多,也得到了当朝的青睐,被赐予"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尊号及金襕法衣。通过相关史传资料和《天如惟则禅师语录》,考辨天如惟则禅师各个时期的行历事迹,并重点介绍惟则禅师的重要著述《楞严经会解》。  相似文献   
122.
父亲     
高友洪 《天风》1997,(10):30-30
守在床榻边,写下这个题目,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赤着脚,扶着犁,踉踉跄跄地跟在牛的后面。太阳的余辉在田间抹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新翻潮湿的泥地上,脚印浅浅深深……  相似文献   
123.
韩文藻 《天风》1997,(9):5-5
各位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 今天,当我们聚集香港,我们意识到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以及全中国的人民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位基督徒汇聚一堂,这显示了基督的教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4.
<正>自2013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认许每年3月第2个星期日为香港道教日。今年是香港道教界第三次举办道教日庆典活动。3月8日,由香港道教联合会和香港啬色园联合主办的乙未年(2015)道教日庆典活动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林武、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杰和副秘书长袁志鸿等出席庆典仪式。香港市民近万人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25.
我是一个"经常性"的,永远在写稿的作者,所以我习惯记下一些发生在我周遭的小小事情,并且从小小的事情中反刍一些意义。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当晚,餐厅的人不多,厨师朋友做完菜后,出来和我聊天。"唉,真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最近,我们这条街开了好多家餐厅,竞争者愈来愈多,把这里的生意搞得愈来愈难做。"他说。  相似文献   
126.
严锡禹 《天风》2018,(1):29-29
台湾学者黄一农在其研究天主教的著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中,称这些接受天主教信仰的儒家士大夫,大多陷入到深深的矛盾之中。'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信奉天主教的人士,由于他们先前均长期浸淫在中国的儒家传统和生活礼俗当中,故在接受一个外来的新宗教之后,因无前例可循,其所受到的文化冲击很有可能远较后人强烈。  相似文献   
127.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4,6(1):111-115
哈纳克是德国教会史家和神学家,自由主义新教神学的主要代表;而马克安是使徒之后奥古斯丁之前最重要的教会史人物。哈纳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就是马克安,他穷一生心力研究马克安的结晶就是《论马克安》。本文从哈纳克的学术地位、马克安在灵知思想和基督教会历史中占据的独特的位置,以及《论马克安》的所阐述的义理等三个方面为中译本的《论马克安》作引介。  相似文献   
128.
近代之前易学的某些内容就已传入西方世界,例如数学化的洛书图式即是其例。西方人真正对《易经》展开研究是在近代时期,开创者是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随着《易经》的译介,易学作为西方汉学最初的课题确立起来,迄今已逾四百年历史。本文是对以利玛窦、白晋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之《易》说而作的初步梳理。这种梳理带有哲学分析的性质,显示耶稣会士围绕太极之辨而突出的宗教性的哲学立场。耶稣会士一般推崇早期儒学及中国哲学原典,对理学和宋易则颇有批评,这就使他们卷入当时中西学界的复杂的学术纷争。对这场持续近二百年的学术论辩仍有待展开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9.
常正 《法音》2003,(7):3-10
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今春以来,在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香港等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非典疫情侵袭,使两岸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受了严重威胁,经济发展蒙受重大损失。在非典疫情蔓延时,两岸人民勇敢面对,积极防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尤其是两岸佛教界发扬了佛教慈悲喜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早日消除非典,昼夜祈祷诵经,捐钱捐物,奉献爱心,体现了佛教“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在危难之际,两岸四地同胞同甘苦共患难,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决定性胜利,使两岸人民从恐惧和担忧中解脱出来,在世人面…  相似文献   
130.
刘家峰 《宗教学研究》2006,17(3):111-117
近代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处理差会和中国教会的关系,本文主要对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教会在这方面的观点以及措施进行考察分析。基督新教入华的第一个百年,传教事业完全在差会和传教士的控制之下,但随着新一代中国教会领袖的成长和传教士“中国教会”意识的增强,到20世纪初期,主张差会向“中国教会”移交财产和治权,从“教会在中国”(ChurchinChina)逐渐过渡到“中国教会”(ChurchofChina),已成为传教士和中国信徒的共同理念。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直到1950年代初,能完全做到自养、自治和自传的教会还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传教士的不愿主动放权以及中国信徒自身能力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