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15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从人的自我实现角度确认"审美实践",从"审美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来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美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93.
重思感性活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性”是康德和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共同出发点,但康德看到的是“活动的感性”,而马克思强调的是“感性的活动”。从表面来看,这只是词语的颠倒;从内在机理来看,却是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活动的感性”引申出科学知识与道德信仰的划界、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感性的活动”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彰显着实践活动涵摄认识活动的一体关系,其理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人对自然合理性态度的形而上学根据只能是“感性的活动”,它内在蕴含着“人应当怎样行动”的绝对道德律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人的自由本质为前提、凭借人的理性能力确立的改变世界所应遵循的普遍价值原则之一,对人的经验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范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4.
895.
896.
897.
898.
山货厂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东北“公里处,有村民3150人,其中回民3105人;耕地2743亩,清真寺一座。原来是个贫困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面貌大变,牧副业兴旺,设有工厂,村民手头比较宽裕了。  相似文献   
899.
《中国道教》1989,(4):51-53
上海市道教协会道学班,创办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于一九八七年七月十日结业,历时三年四个月。自开学以来,一直得到上海市宗教事务局的关怀和支持,因而使道学班园满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过程中,上海道教恢复了一些庙观,庙观需要道士,正常的宗教活动需要道士,兴办道学班是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继承道教遗产的需要。近四十年来,上海道教没有培养过青年道士,能够找到的道长,都已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900.
安徽省界首县清真寺始建年代无考,在清咸丰二年,(公历1853年)曾重修扩建。全寺占地面积近七亩,五层院落,建筑雄伟壮观,独具一格。大门上方悬黑底金字大匾书有“清真古寺”四个大字。步入大门便是红砖铺地的一道长廊,长廊两旁绿树成荫。二门内有以“迎客松”为画面的巨大屏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