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国寺院很多,名称各异。在全国各地和各历史时期修建的寺院,使用极不同的名称。我国从汉代开始曾建过无数的寺院,分布于大小城市和名山大川之中,所使用的名称也是各式各样,现分述并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壮丽巍峨的日本镰仓圆觉寺开山堂内,至今还珍藏着一尊中国宋代高僧的木雕坐像,高110厘米,他的眼睛是用碧玉嵌成,显得目光炯炯,风貌如生,在坐椅的扶手上还刻着一只神态安祥的白色海鸥,它象征高僧来自邻邦,渡海到此。这位气宇非凡的高僧就是700余年前的中国宁波籍高僧祖元法师。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空前兴盛并日益世俗化,佛教信仰广泛地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佛菩萨信仰中,不同的神灵司职不同的领域,由于民众所遇到的生活事物不同,大都会从个人的自身利益出发去信仰某一神灵,这种信仰的流行往往也伴随着造像的产生.有时不同佛菩萨共同出现的组合,更能得到大众普遍的崇敬与膜拜,因此在民间信仰生活中,许多是以多尊像同时出现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的祈求.本文即以地藏菩萨像为主轴,通过对石窟造像的组合形式、题记和相关文献的研究,说明地藏菩萨与西方净土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致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这位杰出的人物,在我看来,是自30年代起哲学界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就像罗素在此之前几年中占据着支配地位一样。罗素应得的荣誉随着史料的日趋丰富而与日俱增;但随之而来的领导者却是卡尔纳普。有些哲学家把这个作用归功于维特根斯坦;然而许多人与我有类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佛教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推动宗教思想建设,深入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引领我国佛教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主教》2005,(2):33-33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政协第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日上午举行第五次学习讲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讲座。他强调,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中国古代僧人的研究,多着重他们在义理、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建树,而对一般僧众之出家、拜师、受具、住锡、游化、衣食、舍世等生活片段,文献记载零碎,也较少受学者注意。其实,出家等皆为僧众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以慧皎《高僧传》有关数百汉僧出家受戒的记载为研究对象,归纳他们的出家因由,及带出相关律制问题的讨论,期望能对古代僧人的生涯,以及印度律制于中土的施行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9.
张永芳 《中国道教》2008,(5):55-55,61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本诗乃咏道诗歌中的传世名篇,作者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才子之一的韩掬,诗体为七言律诗.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纪游之作,但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道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十斋日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斋日》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