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葛洪《枕中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藏·洞神部·元始上真众仙记》又题为《葛洪枕中记》,自来学者都将之视为一书二题。该书在《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存目》著录为《枕中书》一卷,题作葛洪撰,并断定“其出后人伪撰无疑也。”余嘉锡先生以其中提及后于葛洪逝世的许穆、许玉斧,亦断其书不出于洪(参看《四库提要辩证》卷十九)以后便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该书蒙以伪名,遂至少人问津,它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长期来被忽略了。但据笔者初步探索,发现前人对此书的断案尚有不少可以商确之处,此书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也有重加考虑的必要。故略陈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42.
王振复 《佛教文化》1990,(2):97-102
中华佛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种特殊型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文化面貌,屹立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巍巍然文章灿烂、风格独具,“重峦千仞塔,危登九层台。石阙恒逆上,山梁作斗回”、“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具有丰富、深邃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蕴,是中华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本文仅就中华佛塔的独特文化价值略陈管见,以弘扬民族文化、并就教于文化学家与建筑专家。印度佛塔文化的传入给中华古代建筑带来了新的文化“语汇”  相似文献   
743.
《天风》1994,(12):48-49
各地建堂简讯 ○在新疆库车县的西郊戈壁边缘处,有一个近百人的聚会点,这里的弟兄姊妹十多年来苦于无固定聚会场所,曾五迁聚会点。靠着主的带领和信徒们的美好见证,周围的群众对基督教有了理解、产生了好感,当地领导也给予了帮助,教会终于得到了建堂的地皮、木料。弟兄姊妹们自力更生,并得到邻近地区兄弟教会的资助。  相似文献   
744.
<正> 《金光明经》有云:"夏火炽然,惟愿世尊,赐我慈悲清凉法水,以灭是火。"在须弥世界中,佛法之"清凉法水"浇灭的是人们心中的五蕴炽火;在现世生活中,佛门高僧身体力行,为遭受旱灾的人们送去生命之水,解救大家于苦厄。  相似文献   
745.
746.
明清时期,在中国伊斯兰教界内部兴起了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这一运动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仅对关于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的形成问题,以及汉文译著的不同风格问题试做剖析。  相似文献   
747.
张文良 《哲学研究》2023,(10):48-55+128-129
《敦煌秘笈》中的“不知题佛经义记”中频出的“体义”一词构成“体用”概念的重要过渡概念。而这一概念之所以被“体用”概念所取代,与“体一义异”的命题不如“体用相即”命题更适合表达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关。“体相用”概念的直接来源虽然是6世纪前半叶问世的《宝性论》和《金刚仙论》,但自5世纪末开始,佛教文献中出现的“体-功-德”“体-用-义”等三字一组的范畴显示出,中国思想界已经力图超出“体用”二元思维的限制,创立一种三元思维的概念框架来更深刻地界定客体的内在属性和动态机制。“体相用”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印度佛教这种外来思想交涉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8.
释明生 《法音》2020,(2):16-16
皈命圆满尽十方,一切真如大觉海;三乘妙法解脱僧,愿赐慈悲垂加护。时维己亥之末,岁续庚子之初,适逢迪庆之际,却婴冠状之诛,患起虽云四大,根由实系三毒。丁兹末运,身似芜萍,境风浩浩,惑染殷殷,尝欲自他而俱化,堪叹福慧兮无凭。悠悠岁月,可痛可哭,茫茫业海,无洲无渚。钦闻法赖缘生,业由心造,一念不觉,自性颠倒,丧解脱之门,迷涅槃之岛。于同体中,幻成六趣之殊;向真如境,虚受三世之报。弟子众等,自惟障缘深重,福智危危,扪心泣首,可惭可愧。  相似文献   
749.
王允亮 《孔子研究》2019,(3):139-151
谶纬是两汉学术的重要特色,谶、汉谶、纬是三个有区别的概念。谶验行为由来已久,汉谶是西汉晚期士人假借天命神意而造作出的神学预言,纬则是东汉后期士人通过攀附经学的方式对图谶之学提出的新名称。郑玄不仅是较早以纬称谶的学者,还遍注群纬,提高了谶纬的学术地位。谶纬作为汉代的流行学问,体现了当时科技知识、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新进展。郑玄在注释经典时,注重吸收纬书中的合理成分。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经典的内涵,使得传统经典与民间知识思想交互贯通,也是经典文本作用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0.
冬季养生     
逸山 《中国道教》2007,(6):52-52
冬季三月起于立冬,止于立春前一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黄庭经》云:"冬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