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医德形成:外在强制与内在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医德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以普通人或一般人的本质特性,即人是一个自由的有意识的存在者为前提条件。根据现代人的道德状况,将医德的形成分为两种路径,即医德形成的一般途径:靠制度约束的外在强制;医德形成的根本途径:对医生美德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32.
《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显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析《大医精诚》,力求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或与儒家思想相通的成分.五常在《大医精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大医精诚》里大多数医德规范的深层基础,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对于提高医者素质、处理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吁江,古称吁水,流经江西16个县市.其流域自古人文荟萃,不仅有名闻天下的文人学士,更不乏学验俱丰的医药学家.南宋洪迈所著笔记小说集《夷坚志》中记载了王、李两位吁江医家的小故事.从这则诊疗故事可以窥见古代吁江医家的生存状态,认为古代吁江医家不仅有着高超的治疗技术,更秉承传统医学一贯的医德思想,对病人细心体贴、对同行互敬互帮.更为难得的是,在金钱利益面前能做到重义轻利,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为医态度与谦和有礼的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34.
喻昌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从创新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爱的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喻昌学术精神.喻昌客观分析中医理论的对错及临床实践案例,确立了以张仲景学术思想为本的中医学体系,以内科杂病为研究领域,并把握经典,形成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5.
利益驱动是"利润绩效"至上折射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根本因素;漠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根基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基本因素;"利润绩效"转嫁给患者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强化因素。"利润绩效"至上的利益机制昭示医学伦理缺陷,折射医德滑坡。  相似文献   
36.
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的后备力量,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行风建设及医患关系的改善.然而,从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看,其内容陈旧、形式枯燥乏味,达不到教育目的.道德心理决定道德行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样需要有职业道德心理作基础.因此,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注重其职业道德心理的培育.  相似文献   
37.
目前医德教育在教育时间与教育手段等方面缺乏延续性.通过对医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传统医德教育存在的弊病、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应着手构建在校医学生--实习生--在职医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延续性医德教育"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系统医德理论与实践"、"被动性与自主性"医德教育三结合.  相似文献   
38.
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曾经经历过一个发展高潮,但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第一批为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建立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相继进入退休年龄而退出这一领域之后,医学人文科学的研究进入停滞阶段。今年SARS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的失误,也引发了理论界的深刻反思。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松软乏力.与我们对医学目的的认识以及卫生发展理论方面存在误区不无关系。由SARS所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说明公共卫生决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影响到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认识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为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39.
在我国的医疗行政界、医务界、医学教育界以及临床医者中出现了医德迷失现象.社会发展模式,道德激励游戏化,败德激励机制的精细化,个人生存压力,专业知识垄断等原因共同导致医德迷失.医德境界的提升应从教育做起,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做好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提倡医者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40.
1 社会转型时期医德目标的偏离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卫生医疗领域,处于两种体制并存和胶结状态.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卫生医疗机制和文化价值体系等受到冲击和破坏;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医疗整合机制及价值观念却未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来,致使医务工作者的新旧价值观念处于剧烈撞击的转型期.这种撞击突出地表现在医务工作者追求个体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迅速上升,这本是对过去忽视这方面价值的必要匡正,很有必要.但处理不当,极易产生以下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