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6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理念已逐渐由"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也日益重要.设想建立一个适合国情、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体系,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2.
通过将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进行各维度对比,充分显示了质的研究范式的独特个性.并使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医学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现状.进而探讨了质的研究范式在医学教育研究领域应用的意义及其优势,以及该研究范式在医学教育研究中如何引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为适应全球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医学教育落后于医学发展的现状,转化医学教育迫在眉睫。在第三代“以系统为基础”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无疑是其重要环节之一。思维方式必须在医学生步入临床时就要开始正确培养,一旦开始阶段就养成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但会导致医疗过程中的失误,而且再想改变将会有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对医学哲学重要性的探讨,剖析医学生哲学思维的不足,阐述了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几种哲学思维方式。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哲学理念,促进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4.
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非自愿收治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它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体权利、医学模式和公民自由、家长主义和个体自主等不同价值间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结合我国精神卫生立法的历史和现状,对非自愿收治的合理性、非自愿收治的标准与程序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惟有建立以患者权利为导向的精神卫生体系,才能真正保障患者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避免精神病学非自愿收治的滥用. 相似文献
25.
临床思维学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思维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基本方式,思维能力是最具人类特色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又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主要介绍临床思维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总结,对理论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推动临床思维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6.
综合性大学开设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郭永松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2,23(8):5-8,11
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学制偏短,不利于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综合性大学有着许多办学优势,有利于开设长学制医学教育,因此,要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行多通道办学模式,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强化公共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7.
分析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发现医学研究生存在人格缺陷、心理问题凸现、学术行为不规范、视野狭窄、创新能力不足和团队合作精神欠缺、依法行医意识薄弱等问题,从学生自身、教师、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内涵.最后,提出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29.
人文社会医学教育应纳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娅妮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5):71-72
从人文社会医学的概念、现状及加强人文社会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应将人文社会医学教育纳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的现点.指出加强人文社会医学继续教育应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培训,纳入正规;注重实践,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0.
自1995年以来,国内有关学者对当前国内的职业声望现状以及职业声望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些已有的成果进行了简单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研究结论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