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9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本文试图从说一切有部的观点出发,论述九定或等至与涅槃解脱的关系。"九定/等至"就是四禅和前三无色定,再加未至定和中间定。佛教认为,修行者只要依靠这九定中任何一定,断除三界烦恼,就可以获得解脱,而依靠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并无能力断除烦恼,从而获得解脱的机会,因为在此定境中没有无漏道。另外,修行者只要获得九个等至的任何一个,如果没有断除烦恼,就会投生到与此定相应的天界中去,投生天界还是获得解脱,主要看修行者修定时是否能够断除三界烦恼。  相似文献   
222.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思想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土宗从开始萌芽到最后发扬光大,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净土念佛法门被其它佛教宗派融摄,净土念佛只是佛教万行中的一行。第二阶段,禅净双修,禅宗开始吸纳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第三阶段,摄禅归净,净土宗开始吸收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理念。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历程。  相似文献   
223.
高峰原妙禅师是宋末元初浙江天目山师子院的一位著名禅师。他隐山藏修30余年,说法示众,慈悲为人,坚持戒律,门户险峻。他继承和发展了“庵居知识”的传统,有古德之风。他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的看话禅,开创师子正宗派,对天目山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24.
常妙 《法音》2008,(12)
本刊讯11月28日,河北省佛教协会隆重举行河北省佛教协会成立20周年暨柏林禅寺开放20周年庆典活动。28日上午9点,河北省佛教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在石家庄汇宾大酒店举行。中央统战部二局处长褚有奇、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刘威、河北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永瑞等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  相似文献   
225.
    
文成 《佛教文化》1994,(1):33-34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性格也孤僻。可能是从伙伴中得不到欢乐的缘故吧,我对自然界的一切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春天万物苏醒的时候,我会盯着嫩黄的小草痴痴地看上半天。春燕来了,我的心会追逐着燕子飞翔,心情也变得轻捷快活。而一夜春风春雨,满庭的李白桃红零落成尘,又使我生起莫名的伤感。秋天到来,大雁南飞,望着那人字形的雁阵,听着越来越远的“嘤嘤”声,引发我几多遐想,几多少年的哀愁。  相似文献   
226.
王颂 《佛教文化》1994,(3):25-26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小册子。翻开几面,我立刻被书中质朴而亲切的语言、简易而深刻的道理打动了。这本小书叫《幸福之道》,是台湾“安祥禅”的创立者、导师耕云先生近期的一篇演讲。 谈到幸福,可以说这是人类漫长的思想长河中浴如烟海的诸多著作所共同讨论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会有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无知的小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有时却彩着大眼睛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227.
吴明 《佛教文化》1994,(3):20-22
所谓依法系而作禅定的分类,就是依照禅定法门自身性质结合法门流传体系按层次而来分类。这样,既能继承过去,又能适应现在,更能开拓未来。举其大者而分: 其分类一,即为佛教禅与非佛教禅,是以属佛法非属佛法而分类也。所谓属佛法和非属佛法,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佛法般苦,合乎般若者皆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  相似文献   
228.
妙觉 《佛教文化》1994,(1):46-47
看过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又看见孙玺龙先生《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一文,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二者所表达对金刚经的解释,虽然言辞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并无大区别。倒是不太清楚孙先生要“遥祈南老先生慈谅法正”之处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229.
砚禅说     
宗时 《佛教文化》1994,(6):10-10
《红楼梦》里,是讲了石头变人的故事;如果去看古人书画的神符,那也是石头变人的意思。人与石头竟是这般“你而我,我而你”。 人和动物是怎样分道扬镖的,不也是因了把石头磨成工具,人和动物,“人猿相揖别”;和石头,却难解难分。 我藏了几方砚,自绝不敢称家的。但若论“好”,  相似文献   
230.
本文原是太虚一次学术讲演,表达了太虚对佛学基本思想和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共分五章:第一章“佛学大纲”,简要勾勒出了中国佛学的大纲。中间三章用三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中国佛学的发展脉络:一、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二、禅观行演为台贤教,三、禅台贤流归净土行。最后一章表达了作者重建中国佛学的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