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5篇
  7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倪培民 《哲学动态》2023,(7):46-54+128
“平庸之善”是由阿伦特“平庸之恶”一词引申而来。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可以说是“平庸之善”,即善行成为人们无需思虑决断的常态。这种常态需要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传统儒家“风行草偃”的观念揭示了个人修炼功夫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即个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层)的功夫可以“外体化”为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体制,而大众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体制的“功用”表现。只有当个人的德性“外体化”为相对独立于个人修持的社会存在,形成体制性的保障和文化氛围,才能防止“平庸之恶”的泛滥和促进“平庸之善”的形成。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状态来看,功夫的提升就是“人类的成熟”;个人功夫“外体化”为社会的体制和文化,就是人类总体功夫的“体身化”。  相似文献   
302.
内外化问题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具有重要联系,但以往研究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时候不注重共情不同成分的区分;即使区分了共情的不同成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作为共情的不同成分和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仍旧存在一定争议,且共情对内外化问题影响的机制鲜有探讨。本文首先综述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并借助共情的发生过程(自我-他人模型)理论、发展过程(风险性发展模型)理论和相关神经生理因素,为理解共情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机制提供了解释。未来研究可明确共情的定义,发展更生态化的测评方式,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及机制,结合和关注个体特点、特殊群体及文化背景,以便为揭示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构建更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303.
本文从唐代道宣律师所记载的僧伽参加佛教活动的史料入手,考证了僧伽的生平,将其明确划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僧伽生前与各阶层人士的关系,分析了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阐明了皇室的推崇、士大夫的宣扬、高僧的引导、庶民的崇信,虽然对僧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这些都是外因,只是形成的条件。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僧伽生前立足中土,把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底层,广施教化,济世救民,因而受到全社会的崇拜。可以说,僧伽信仰是僧伽致力推行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僧伽生前普济众生、造福于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4.
自油画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门类以来,中国化油画的价值取向无不受到中国国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中国油画的价值取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总是在结合当时的文化思想氛围和意识形态中形成了独具东方绘画风格的油画面貌.  相似文献   
305.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历了很多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到美学和艺术领域,使得其越来越具“多样性”和“边界化”.一方面,日本社会越来越推崇“多样性”的概念,并在很多方面(人性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品味的多样性,等等)跟随这样的趋势.这一时期的美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强调多样性的重要,将其作为艺术史如何获得多学科元素混合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美学和艺术史所研究的内容相比于讨论“中心”更倾向于讨论“边界”.尽管“中心”这个语境意味着一个领域内的传统或正统主题,相反“边界”意味着不作为传统研究对象的主题.这一时期研究的特征是,倾向于靠近这些“非法”的主题并且正面地解决它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多样性”和“边界化”才被视为近代日本美学和艺术史研究状况的标志.  相似文献   
306.
唐晓峰  茹雪 《天风》2015,(4):26-27
历史经验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自1807年马礼逊入华算起,基督教传入中国已逾200年。如果单从今天基督教信徒数量的增长看,似乎基督教在华200年的传教历程还是"辉煌"的。但若从其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入、融合,乃至认同、参与程度来考量,其离"成功"还有一定距离,即基督教的中国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307.
王鑫 《天风》2006,(11):36-38
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08.

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并称为“金元四大家”,这种界定与元末明初儒士宋濂密切相关,但宋濂本人对金元四大家的认识并不固定,在其为不同医家撰写序文时呈现出不同的界定。同时期或后世的不同医家和儒者对金元四大家的界定也常有争议。“金元四大家”问题的提出,是在宋元以来中医儒学化的大背景下,儒士与医者重新梳理中医传承脉络,进而确认自身脉络坐标和传承正统性的需要。金元四大家的界定,与儒者对于医者的选择性褒扬,以及不同医家对于医学传承正统性脉络的不同认识相关,并不完全是医术的考量。

  相似文献   
309.

由于利益相关性较强,制药企业时常面临贩卖疾病和推动过度医疗的质疑。以高血压为例,系统性地探讨制药企业在疾病医疗化和医药化进程中的角色,及其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医疗化本身作为一个中性概念,适度则有益,过度则有害。制药企业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制药企业的合理积极参与对于推动适度医疗化尤为关键。为了人群健康获益的最大化,应采取合理的医疗化治理手段,促进制药企业在推动合理医疗化中的积极作用,而尽可能抑制其推动过度医疗化而导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10.
张临涛 《美与时代》2020,(5):115-117
社区营造推动了中国乡村社区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亮丽乡村模式。强调以人为主导核心,突出人文文化的重要性,是中国社区营造传达表述的核心理念。新农村依据社区营造理念,在实践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以休闲农业、健康产业、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与文创精神为主题的乡村建设,打造社区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发展自身特色的"一村一品",甚至是"一县一业"的模式,呈现出"农村+城市=综合体"的多元社区融合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