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鲍瑾 《美与时代》2013,(3):47-49
美国当代人类学者路易莎·沙因的"内部东方主义(internal orientalism)"这一说法提出之后,便引发了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广泛讨论,而正如路易莎所言,这一话题本是可以,更是值得争论的。通过对历史上汉族典籍对苗族文化形象的描述和思考,可以发现,汉族通过对"异族"形象进行想象与建构,以确认自己身份,取得自我认同的做法是自古就有的。而在当代社会,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技  相似文献   
142.
公民身份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将西方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与本国公民身份的发展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学者在研究本国公民身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归纳了T.H.马歇尔、迈克尔‘曼和布赖恩·特纳提出的三种研究范式,分析了这些范式在研究中国公民身份问题时的局限和不足,并且在借鉴西方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公民身份的发展特点,从发展动力、发展轨迹、层级结构和发展取向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中国公民身份的四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份问题已发展为批评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某种意义上,身份问题由"去中心化"的主体性问题演变而来。鉴于主体哲学中"受伤的我思"的困境,世界著名现象学诠释学家保罗.利科于1985年首次提出叙事身份/认同的重要概念,并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继续展开详细讨论。在众多的主体性或身份研究中,利科的立场可谓独树一帜:1)凸显出叙事在主体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2)对身份/认同概念内在蕴含的"相同性"和"自身性"进行区分,并藉由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来化解身份研究中存在的某种混沌局面;3)肯定伦理维度在身份问题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对这一重要概念的背景、内涵、特征和局限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144.
2009年10月,"国家的成长:英国的经验和比较的视野"暨<学海>创刊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海>杂志社、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协办,30余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145.
杨联涛 《天风》2016,(5):31-32
正着装,在今天已不仅仅起着御寒、保护的作用,还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精神面貌,以及职业、喜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基督徒的着装自然也少不了这些功能。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基督徒的着装该如何选择?严格说来,这是由社会文化所影响与决定的,而不是由基督徒的身份所决定。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基督徒,着装往往随时代的变化而选择与调整,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前一片  相似文献   
146.
《学海》2018,(2):210-216
本文通过深度分析2015年3月和5月间美国当代诗坛两次和种族身份与审美冲突相关的风波——肯宁斯·高德史密斯事件以及瓦尼萨·帕雷丝事件——来阐释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状态下越界写作问题的核心、可行性以及越界写作的伦理,审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论题。  相似文献   
147.
小贝 《天风》2016,(7):40-41
正晚间,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照旧只有我和勤工俭学的管理员两个人,但并不代表这里安静适合学习。尽管我们已经关闭了所有的窗户,甚至拉上了厚窗帘,但隔壁礼堂喧嚣的排练声响仍有力地穿透进来。我以老师的身份跑去表达了抗议,但收效甚微,不过几分钟礼貌性地减弱,随即又在亢奋的情绪中失控了。管理员无奈地对我说:"没用的,现在同学们都热衷于此。"这话我能理解:年轻人爱动、爱唱、爱展示是天性使然,本无可厚非,毕竟我也曾经历过热血躁动的青春时期。  相似文献   
148.
明莉莉  胡学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47-2160
人类嗓音作为听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含了大量副语言信息以帮助识别个体身份, 尤其对于盲人而言, 视觉面孔经验的缺乏使得嗓音信息成为其感知对方个体特征的主要来源。通过结合正常视力者和盲人在嗓音选择性加工和嗓音身份加工方面的研究, 尝试揭示普遍的人类嗓音加工模式以及盲人特异的嗓音加工机制。此外, 与视觉面孔加工相关的梭状回脑区也参与并卷入了两类人群的嗓音加工任务, 以此为基础梳理的视听整合模型和基于去掩蔽效应的跨模态重组假说, 为这两类人群嗓音加工神经基础的差异性提供了相应的解释机制, 未来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探究盲人的嗓音加工策略, 以及考察左侧颞上沟/回脑区在嗓音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通过2个系列实验探讨了提议方贫富身份对公平关注的影响以及社会实体公平感作为影响来源的可能作用。通过操纵提议方的贫富身份,实验1发现人们倾向于接受穷人提议方的非公平提议,进而证实贫富身份能够影响公平关注。实验2引入有利不公平转换和有利不公平转换任务,结果发现:在有利不公平条件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富人的提议,并且富人的有利不公平转换率显著低于穷人,从而确认了社会实体公平感的存在及其作用。这些结果初步证实提议方贫富身份会影响公平关注,社会实体公平感是这一影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0.
李世峥 《天风》2016,(8):44-45
正《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一位听众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讲话,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这个请求看似并不过分,但耶稣还是当着众人的面,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参路12:13一14,《吕振中译本》译为:"人哪,谁设立我做审判官,或分家业者来管你们呢?")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或家庭纠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