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双版纳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有一部分傣族却信仰基督教。这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傣族主要是被傣族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边缘群体:麻风病人和披巴鬼。目前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依然是这两类群体的后代。他们在傣族社会是蒙受着污名的群体,被傣族社会排斥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但是归信基督教却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基督徒,成为普世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份子。因而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来说,基督教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去污名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借助基督教这一外来力量管理他们受损的身份,从而借以去污名化,这是一种身份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12.
李慧研 《美与时代》2014,(7):107-107
影片《撞车》通过多线索叙事,讲述了一系列不同族裔在异域视野下发生文化冲击的故事,通过不同人物身份对本源文化的指代,实现了多种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柴民权  管健 《心理科学》2015,(5):1170-1177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为测量指标,检验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探察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和群体认同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在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与积极群际接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群际接触可以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人认同水平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中介作用不受其群体认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和感知的群体受害者身份与群体认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2,(6):1-1
每位宗教信徒都具备两种基本身份,一是公民身份,二是教徒身份。每个宗教团体伺样具备这样的双重身份。作为宗教信徒和宗教团体,既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遵守宗教的相关“清规戒律”。对于信众来说,在精神层面,宗教或许高于一切;但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中,从来是王权大于教权,历朝政府都制订了许多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规章。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下,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多元宗教共存的社会现实,这就形成了以宗教为载体的次级共同体与以公民身份为载体的统一国家共同体之间相互融合,不断调适的互动.直接表现为,公民群体在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认同取向的时候进行身份选择的情形,其要点在于“宗教多元的公民社会与国家统一的平衡关系问题”.而在此身份选择的进程中,宗教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形成了“一体双元”互动模式,即以利益-制度关系为基础赞同与否互动和以文化-心理关系为基础的归属与否互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探讨,有可能解释人类实在和非人类的物理实在之间是如何协调一致的。在分析社会的制度性实在时,我们需要四个概念,即集体意向性、功能的施加、身份功能和建构性规则。使用建构性规则创造身份功能的模式非常类似于第五类言语行为,即宣告。正是这种宣告式的言语行为生成并维持身份功能,继而建立起人类所有的制度性实在。此外,身份功能产生"道义权力",正是这种权力才使人类社会统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组织认同起源于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以社会认同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身份"与"认同"为出发点阐述了组织认同的概念内涵及其多重性与动态性,结合组织认同的多重性以及动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组织认同的产生、整合机制以及变异模型。最后,笔者对组织认同研究的不足之处、组织认同与其它理论的关联、本土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士大夫兼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儒家士大夫的丰富思想光谱,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以及与此相关的价值取向、思想视角。"士"的独立性、理想性与"大夫"的依附性、现实性,使得儒家学者形成不同的思想形态,导致旨趣各异的学派形成。孟子、荀子的思想差异,就是源于其不同的身份认同。孟学、荀学在良知自觉与礼法制度、王道与霸道、为师与为臣等方面均形成思想差异,均与他们对"士大夫"社会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杨雅婷 《美与时代》2016,(9):136-137
场域和身份是我们在分析艺术主题和艺术问题时会涉及和考虑到的要素。通过引入场域和身份的概念,对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定位、发展方向及特色展开分析,并将其与别的美术馆做对比。由此得出,银川当代美术馆在伊斯兰文化传播中具有的独特意义和地位,体现出它在众多当代美术馆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宝仪 《天风》2011,(5):58-59
"五一"在许多国家都作为"劳动节",是为了庆祝劳动者对社会和经济上的贡献。先不说劳动节的由来,乍听这节日的名称,仿佛予人一种不能停下来的感觉,实有更加辛勤工作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