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42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392.
主要从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入手,对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的视觉形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相关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分析研究,找出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宣传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持续快速的发展找到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393.
《法音》2012,(4):1
4月2日,当代中国佛教领袖、佛界泰斗、禅门尊宿本焕长老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有关党政领导、社会贤达和两岸四地佛教界高度关注,以各种方式对这位世纪老人表示悼念、追思,其规模之大,规格与评价之高,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实属罕见。弘法寺出现的"鹏城空巷送生佛"的吊唁情景,与其说是一件丧事,  相似文献   
394.
众所周知,汤姆和杰瑞是世界著名的卡通形象,这对天生的冤家生来就注定要给世界带来欢笑。可是当年约瑟夫·巴拉伯和威廉·汉纳一起创作它们时,却一波三折,几乎夭折。1939年,约瑟夫和威廉为米高梅电影公司执导动画片《猫咪  相似文献   
395.
现如今形象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然而在众多的传媒载体中,名人做为这一特殊的传媒载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企业常常把名人作为形象和信息传播的制胜法宝和杀手锏,借助他们特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公众更好地宣传自己。  相似文献   
396.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397.
3D动画《里约大冒险》,运用3D技术带着观众同蓝鹦鹉布鲁一起踏进美丽的里约热内卢,经历惊奇的爱情冒险旅程,感受巴西风俗,体验到一种异域文化,也让充满深厚文化意蕴的巴西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98.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就越来越关注当代法国哲学。德勒兹作为在萨特之后,与福柯、梅洛庞蒂同时代的哲学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意。德勒兹自称是一名经验论者,他突出的观点之一是"先验经验论"(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这一论点一方面是为了克服经验论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另一方面,其目的在于超越理性主义所内含的决定论。在德勒兹对经验的分析中,艺术创作被予以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突破经验模式的出路:艺术作品冲击并更新了日常的生活情感方式。本文以德勒兹关于绘画的反思为例,试以探讨德勒兹对于艺术的新的定义在何意义上颠覆了对于艺术的传统观点,且艺术创作所表达的丰富感情如何成为抗拒理性主义的先锋。德勒兹以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为基础,建立了反理性主义的"先验经验论"。因此,本文在讨论德勒兹关于艺术创作的美学理论的同时,也试以说明他浸透在关于艺术的反思中的哲学立场,即德勒兹哲学中的反理性主义的基调。  相似文献   
399.
在以往油画创作教学中,创新表现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创新性表现的探索纳入油画创作教学中去,分阶段、有侧重地,由低向高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作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对造就现代艺术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0.
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外推介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误读,特别是当有翻译这一过程介入时尤其如此。本文从《孙子兵法·九地篇》一段文字的理解和翻译入手,探讨了文本解读的开放性与限定性问题,进而阐明在典籍外译与国家形象塑造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