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0篇
  6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和"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果,采用匹配法筛选出21名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和22名非人际情感性动机的健康性网络用户,对其实施延迟折扣任务(DDT)、stop-signal任务和Stroop色词命名任务,探讨了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的病理性网络用户的冲动控制特性。结果发现,相对于健康性网络用户,病理性网络用户对延迟强化物的折扣速度更快,但后者的反应抑制失败率、反应抑制潜伏期(SSRT)和冲突抑制功能均与前者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病理性网络用户的冲动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和强化物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为特征的"短视"倾向,而非行为抑制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2.
自杀性恐怖主义的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  贾凤翔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378-1386
自杀性恐怖主义是指为了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散播恐怖气氛, 而自愿采取与选定目标同归于尽的方式残害无辜, 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任务的成功, 从而达到某种宗教、政治或社会目的。自杀性恐怖分子并没有单一的心理侧写, 其动机也很复杂。他们可能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目的而进行自杀性恐怖袭击, 也可能是基于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选择。意义追寻模型是将有关自杀性恐怖分子动机的理论和观点连接起来, 形成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综合模型。自杀性恐怖主义的性别差异不大, 只是女性可能想要争取性别平等, 也更可能受个人原因的驱使。由于自杀性恐怖分子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很难搜集, 所以得出的可能只是推测性的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运用更多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04.
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  张积家  王嘉英 《心理科学》2006,29(4):957-959,943
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的网名命名的动机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张扬个性、便捷自然、寻求自我价值感、祟尚流行和宣泄情感。网名命名动机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命名网名时,认为“张扬个性”与“便捷自然”较重要,而男生认为“寻求自我价值感”、“宣泄情感”与“崇尚流行”更重要。年级因素在命名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认为网名应当“张扬个性”、“寻求自我价值感”和“宣泄情感”,而高年级认为网名应“崇尚流行”和“便捷自然”。文理科学生仅在“便捷自然”动机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5.
106.
探讨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原因及作用.经过分析发现,竞争的需要、经济的需要和受众的需要是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主要动机和原因.总体而言,对传媒介入医患纠纷应持肯定态度.它在将医患矛盾进行公开化,唤起公众对医患纠纷问题的重视,提升公众参与意识,以及促进解决结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后聪明式偏差是指人们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会因记忆扭曲、对自身预测能力或事件发生必然性的需要的诱发,而表现出过高估计自己在事前预测能力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该偏差普遍存在于实验和真实情境中,很难通过实施策略而减小。该现象的理论模型主要基于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动机,影响因素有研究方法、个人特质、能力变量、年龄因素、个人相关度和事件效价,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对理论的整合以及校正策略在应用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8.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9.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二学生学业求助的动机特点和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同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2)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3)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员工时间偷窃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职场偏差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失。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其产生机制,对其影响的研究更为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偷窃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构建时间偷窃动机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质性研究整合时间偷窃的具体动机并编制相应量表。在此基础上,从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不同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对职场行为的影响及机制,进而探究如何有效干预消极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及其影响。本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时间偷窃动机,阐明不同动机的时间偷窃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时间偷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