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对81名幼儿的父母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查,考察了父子、母子关系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相邻两次测查的母子、父子关系、各种问题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都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母子关系与退缩、攻击问题的双向作用,父子关系与攻击、违纪问题的双向作用都得到了支持,焦虑问题对父子、母子关系的作用,违纪问题对父子关系的作用也都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2.
院校动态     
《天风》2011,(11):33-33
一中南神学院举行升国旗仪式缅怀辛亥革命先烈 中南神学院于2011年10月10日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缅怀辛亥革命先烈,神学院全体教职工、5个班的神学生共200多人在操场列队。  相似文献   
163.
采用启动-匹配范式,以包含时空因素或空间因素的表征图形为自变量,探索动态离散刺激的知觉组织中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1)动态离散刺激的一般编码特征为时空协同编码,即时间和空间因素二者协同编码,而非独立编码;(2)刺激间形成的主观轮廓会导致时空编码的协同作用解离,突出空间编码而削弱时间编码。结论:动态离散刺激的一般编码特征为时空协同编码,这一特征会因刺激间主观轮廓的存在而发生解离。  相似文献   
164.
人际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自己或他人情绪进行调节的社会加工过程,对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人际情绪调节社会互动的视角,首先探讨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其次简要介绍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主观评价法,实验室法和动态评估法等;最后分别从沟通理论和过程理论两方面梳理了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并针对这两方面的理论取向,提出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5.
166.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进  李劲松 《心理科学》2000,23(3):301-305
本文通过对心理测验的回顾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合,把传统的纸笔测验与动态心理测验相比较,认为动态心理测验具有目标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三个特点,能够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与群体作业任务,并且能够对阶段性的问题作出考察,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点.同时也提出,计算机模拟测验要更加注意外部效度与构思效度,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局限,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7.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是一种多成分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有个体、团体、远程、网络等应用形式,但均存在脱落率高的问题,治疗联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章讨论了不同形式CBT-I中的治疗联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关巩固策略,为降低参加CBT-I患者的脱落率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提高治疗师的共情能力、营造信任的治疗环境,为患者匹配合适的CBT-I实施形式,调整患者预期、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等,后续CBT-I相关技术的开发也应更注重建立积极的治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8.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情是发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恰当地共情不仅可以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几率,还可以有效抑制攻击行为。以往研究者大多从静态的角度对共情的定义、结构和机制等进行探讨,然而,共情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内部机制对于探讨共情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研究者的共情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共情进行了界定;之后在对共情相关的理论或模型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情的动态模型,并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动态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是总结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9.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CFS)模型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它们具有动态性,受情境线索所驱动,个体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文化框架的转换。CFS受到个体的种族内隐观和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CFS所积累的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性和认知复杂性,也可能产生文化刻板化,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未来研究可以探讨CFS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研究,考察主流群体成员的CFS,重视整合视角的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考察我国的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0.
<正>《心理科学进展》创刊于1983年,原名《心理学动态》。在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杨玉芳等历任主编领导下,在历届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心理科学进展》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点,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成为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喜欢阅读、踊跃投稿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