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81.
《中国穆斯林》2011,(1):62-62
西欧最大的清真寺在荷兰鹿特丹市落成 新建落成的荷兰鹿特丹市清真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可容纳2200人礼拜,是荷兰,也是西欧最大的清真寺。建设者是穆斯林私人财团马科图姆基金会。  相似文献   
382.
383.
程序性运动学习包括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M1)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DLPFC和M1之间的联通性及其与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连续反应时间任务, 结合经颅磁刺激(TMS)方法, 探讨左侧DLPFC到M1的联通性在不同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差异。实验1采用两连发TMS探测DLPFC到M1的最佳投射时间点; 实验2, 被试分为2组, 分别进行序列学习和随机学习, 在学习前、后采集行为学数据, 以及M1的运动诱发电位和DLPFC-M1联通性的电生理学数据。行为学结果发现序列学习组的学习效果更佳; 电生理学结果发现, 两组被试学习前、后M1的运动诱发电位均未发生改变; 在最佳时间投射点、适当刺激强度下, 序列学习组DLPFC-M1联通性发生改变, 且与学习成绩相关, 而随机学习组没有改变。结果说明DLPFC到M1的联通性增强可能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 这一结果从电生理角度为DLPFC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84.
埃及爱大长老塔依卜博土会见沙特阿齐兹博士 (据“中东报”2011年10月10日报道)2011年10月9日,爱资哈尔大学长老艾哈迈德·塔依卜博士在爱资哈尔总部会见了应邀访问的沙特伊斯兰事务、基金、指导部大臣萨里赫·本·阿卜杜·阿齐兹博士。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共识将共同应对企图破坏逊尼派伊斯兰社会团结稳定的图谋,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对伊斯兰逊尼派的渗透。双方还讨论了当下穆斯林社会所处的境况,以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的伊斯兰思潮与流派。  相似文献   
385.
白云  宋永宁 《心理科学》2023,(3):554-560
自我结构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了解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不仅对了解自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从自我区隔理论与动态系统理论入手,综述了自我结构的形成过程。两个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与自我相关联的积极知识与消极知识结构化这一现象,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的研究与解释。文章最后讨论了对自我结构化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的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86.
动态计算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进行理论描述的规范表达, 能够有效地解释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冲突, 整合和发展理论, 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的、非递归的组织行为问题, 但目前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有限。本研究对基于主体的建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主要动态计算模型进行综述, 对已有引入动态计算模型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类型及动态计算模型的实施等内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内容综述, 并指出动态计算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改变组织行为研究的模式、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 形成动态计算模型在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手册。  相似文献   
387.
冉光明  李睿  张琪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1979-1988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 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 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 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 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 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88.
提出了临床试验中7种不符合伦理的情况,并以实例说明.同时介绍了符合伦理的临床试验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动态设计以及实施动态设计所需要建立的独立数据检查委员会.最后讨论了动态设计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389.
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 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 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 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 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 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根据该框架, 信任校准可从监测矫正、驾驶员训练、优化HMI设计三类途径展开。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驾驶员和人机系统设计特征对信任的影响, 考察信任的实时测量和功能特异性, 探讨驾驶员和系统的相互信任机制, 以及提升信任研究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390.
陈娟  何昊  杨丹丹  关青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02-2012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老年痴呆的中间状态,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可通过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改变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对rTMS干预MCI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神经机制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优化定位手段, 延长对干预效果的随访评估, 考察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靶区对干预有效性的影响, 以及结合脑成像技术来探索rTMS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