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风》2011,(10):67-67
<正>社会服务事工资助贫困学生项目自中国基督教两会开设助学项目以来,一直得到弟兄姊妹的慷慨捐助与真诚代祷。弟兄姊妹的爱心捐助对于这些在求学路上苦苦坚持的孩子来说,如同久旱遇甘露。近日,陕西省延安市的受助学生给弟兄姊妹们写来了自己的感言,让我们截取部分,一同来分享他们的愉悦与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32.
研究目的:通过针对"相关线索-习惯性用药行为"联结的消退训练,降低渴求感,建立新联结,达到减弱或消退成瘾记忆的目的。探索以"动作消退动作"的方法对成瘾动作记忆进行消退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途径偏向矫正方法对28名男性药物成瘾者开展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试渴求感、生理指标、途径偏向效应和Addiction-stroop task的干扰效应量,比较训练前后的指标变化,了解训练的效果。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途径偏向效应没有显著的组间和交互效应,但训练组在训练前后途径偏向效应发生变化,趋向显著性,t=1.26,p=0.071。渴求感在训练组显著降低:t=1.38,p=0.05。Stroop的反应时间呈训练时间主效应:t=4.18,p=0.04。结论:途径偏向矫正消退训练可以改善成瘾者的途径偏向效应和渴求感状况,预示着通过身体动作建立"相关线索-拒绝用药行为"联结替代原有的"相关线索-自动化用药行为"联结,降低渴求感,减弱或消退成瘾记忆是有可能的。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更为精确的影像手段进行测试,验证基于动作认知的成瘾记忆消退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及模拟操作任务考察了图示写实性对飞机安全须知卡可理解性的影响。三组被试分别阅读写实照片、卡通插画、目标实物+其余图画的混合呈现等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安全须知示意图,随后完成模拟操作任务。结果显示,混合组较写实组能更好地引导被试注意投放到与安全操作有关的关键区域上;混合组与写实组的模拟操作绩效均优于卡通组。基于上述结果,笔者建议使用"混合呈现方式"的飞机安全须知卡向乘客传递安全信息。  相似文献   
34.
赵楠  公艳艳  赵亮  陈强  王勇慧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1):1747-1757
客体动作承载性指人们知觉客体时同时激活的针对客体的行动。当Gibson最初提出动作承载性概念时, 他认为客体的这种属性是可以自动激活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知觉和行动的关系中, 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对客体动作承载性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自上而下的信息选择针对客体的适当的行动。此外, 不同的判断任务在引发客体动作承载性效应上具有特异性, 表现在若判断任务仅需知觉客体表层属性时, 不能激活对客体的动作, 进而不能产生客体动作承载性; 若判断任务需要对客体进行深层加工时, 才会激活对客体的动作。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影响客体动作承载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以及不同判断任务中出现结果特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积家  陈新葵 《心理学报》2005,37(4):434-441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36.
采用修订后的中等唤起度的国际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以12名女性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情绪性图片引起的脑激活模式。结果发现,与中性条件相比,消极情绪图片激活了枕叶、杏仁核、海马旁回和壳核。积极情绪图片引起枕叶、内侧眶额、额中回等脑区的激活,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杏仁核与消极情绪的密切关系,同时推测,内侧眶额可能是中等唤起度的趋近性积极情绪的一个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37.
采用表情图片作为外源性提示的点探测任务,通过109名大学生探讨依恋倾向性和注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依恋回避维度和三种面部表情的提示有效性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依恋回避高分组出现了提示有效性效应的消失和逆转;依恋焦虑维度和提示有效性、注意卷入和注意分离没有相关。结果表明:回避性依恋者对任何信息都存在回避性注意偏向;回避性注意偏向的强度随信息依恋效价的增强而增强;回避性注意偏向的出现为去激活策略的存在提供了跨文化证据。  相似文献   
38.
具身认知理论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范式和取向, 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和动作系统, 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身语言理解则认为, 身体、动作和知觉系统在语言认知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在简要回顾具身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如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语言神经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从语言理解的四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即音位、单词、句子、语篇, 证实具身语言理解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用具身认知观点来解释更高级的抽象语言表征, 具身单词、句子、语篇的具体表征形式, 并利用具身语言认知的观点进行认知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9.
孙月  陈巍  丁峻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138-1146
人类日常动作有两种类型, 一是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作模式, 即感觉运动(sensorimotor)模式; 二是以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意图为基础, 由观念引导, 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执行特定的动作,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动作模式, 即观念运动(ideomotor)模式。观念运动理论(ideomotor theory)所解释的就是以基于意图的动作。该理论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一般动作执行与动作模仿领域内的行为与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初步证实了观念运动的理论构想与主要机制:共同编码机制与镜像神经机制。观念运动理论在贯通感知觉与动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还产生了共享环路模型(shared circuits model, SCM)等新近观点。此外, 观念运动理论还强调了目标和预期的重要地位。未来还需加强对动作与意图之间的通路, 以及动作的本体性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图片报道     
《法音》2006,(10):F0003-F0003
1、2006年9月22日上午,南京金陵刻经处隆重举行创建140周年暨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