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姜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17-22
在时间认知的研究中,时间表征是人们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在人的记忆系统中,人们是如何表征并储存时间信息的呢?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理论观点:记忆组织理论;记忆强度理论、顺序编码理论和重建理论。J.F.William,把心理时间分为三种,即逻辑时间,经验时间和习俗时间。而习俗时间(诸如年、月、日等)与人们的关系最密切,他认为,人们主要有两种习俗时间的表征方式,即词表目录表征和意象表征,前者是言语编码,后者是表象编码,并且儿童习俗时间表征的发展也是从词表目录表征过渡到意象表征。  相似文献   
942.
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山脚下,一座翻建不久的清真寺格外醒目。这里的人们都知道,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荒凉的景象,是韩景增阿訇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带领众乡老和海里凡苦干实干,翻建了清真寺,满足了瓦房店市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43.
时间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用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9个时间修饰词作了经验赋值工作。被试260名本科大学生和160名高中生。结果表明,给定的9个时间修饰词都是模糊概念,其中“此刻”的模糊度最小,“将来”和“过去”的模糊度最大,“不久”的模糊度较大。对大学生来说,9个时间修饰词的模糊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此刻”、“刚才”、“现在”、“即将”、“遥远的未来”“很久以前”“不久”“过去”“将来”。对高中生来说,9个时间修饰词的模糊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此刻”、“现在”、“刚才”、“即将”、“遥远的未来”、“很久以前”、“不久”、“过去”、“将来”。词义的模糊度与评量的把握度呈负相关。给定的9个时间修饰词在心理量表上的距离是不等的。  相似文献   
944.
自我概念清晰性是个体对自身看法感到明晰、确信、内部一致和跨时间稳定的程度,它影响广泛,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的理论整合。受低自我概念清晰性源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困难启发,本文提出了自我概念结构三元整合假设,将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分为跨经验抽象整合、跨场域共时整合和跨时间历时整合三方面,从这三方面剖析了如何降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难度,并基于此梳理了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环境因素(外因)和个体因素(内因)。本文为理解自我概念清晰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为自我概念清晰性干预提供了“路线图”。  相似文献   
945.
毕翠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6,39(4):801-806
本研究操作记忆信息与计时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SI)和目标时距,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判断的灵活性。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trial的最后判断测试刺激是否与记忆项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完成时间判断任务,即判断相继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时间任务中的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完全相同,相应的另一个刺激与记忆内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不同。重复条件下,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时间间隔(ISI)短时,记忆匹配条件下的准确率更高,匹配刺激延长了知觉的时间;但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工作记忆匹配对时间判断的影响降低甚至消失。并且,长或短ISI,记忆任务或重复条件下,目标时距长时,记忆匹配反而缩短了知觉的时间。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对时间判断的影响是灵活的,受到注意或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946.
根据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原型启发的时间抵消和位置效应。实验1采用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发现:松组块字谜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紧组块字谜;原型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实验2采用2(原型位置)×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不仅证明了实验1,且原型位置、字谜类型、原型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原型在靶字谜之前时,紧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原型在靶字谜之后时,松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表明字谜顿悟问题解决中存在原型的时间抵消和位置效应,二者连同任务难度共同影响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947.
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 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 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 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 研究者发现, 除了任务参数, 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 最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48.
时间期待是指个体利用环境中的时间信息预测目标刺激何时出现的能力。相关的认知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形成过程, 如痕迹条件反射模型、双加工模型、动态注意模型、时间定向理论等; 另一类侧重于解释时间期待的更新过程, 如策略模型和时间再定位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时间期待激活的脑区不同, 表明时间期待的产生和更新过程存在分离:期待的产生激活与运动有关的左侧脑区, 而期待的更新激活与控制有关的右侧脑区。  相似文献   
949.
通过三个实验,利用学习时间分配作为指标,考察了学习者对部分线索效应记忆监控的状况。实验1考察被试在单次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所使用的学习时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一次学习后被试还不能对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实验2中,经过多次学习后,被试在部分线索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实验3在自控步调学习前加入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经过一次学习,部分线索组和自由回忆组的判断值虽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线索组的自控步调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自由回忆组,并且其回忆成绩也显著提高,说明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过程本身是学习时间分配的制约因素。研究说明,为了加速主体对部分线索的消极影响的控制,引导主体对学习任务进行难度判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50.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不同学习目标条件下词对位置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高学习目标条件下,词对位置对项目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不存在显著影响;在低学习目标下,词对位置对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表明议程驱动和习惯性反应是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两种认知机制,学习者会根据学习情境采用议程驱动或习惯性反应来有效地进行学习时间分配,以最小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