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前运动皮质与数字加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川  董奇  周新林 《心理科学》2007,30(1):250-252
许多应用PET与fMRI技术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任务会显著引起前运动皮质的激活。习惯上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动作反应,如手指按键、默读或眼动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动作功能,同时也具有其它非动作的认知功能。在本研究中,对17篇关于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以考察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前区的背外侧(PMd)与腹外侧(PMv)在大多数数字加工任务中有显著激活,而运动辅助区(SMA)的激活则相对较少。数字比较、加法与减法任务在PMd区域有更多的激活,而乘法任务则在PMv区域有更多激活。数字自身特征对PMd、PMv与SMA喙部区域的激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可能扮演着比动作反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42.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认同是个体源于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构念,它与组织认定、组织承诺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文章阐述了组织认同基础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对比了差异论、资源论和信息论的研究视角和相互关系。文章着重说明了组织认同的测量工具,分析了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前因变量,以及组织认同对离职意愿等结果变量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今后有必要对扩展定义、影响因素和国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43.
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新学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7,30(5):1123-1126,1115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受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人员从执行功能的角度来探讨攻击行为。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流行病学、行为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成像角度,考察和分析二者内在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暴力犯罪、反社会人格、杀人犯、精神病患者、少年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群体,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很强的负向关联。将来的研究需要拓宽研究被试群体,深入考察内在的脑机制,制定恰当的攻击行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44.
尽管近期的研究结果认为前额叶在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任务中均被激活,但是仍然不清楚是否有特定的区域对两种记忆起着不同作用。对于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在脑区上的重合,研究者们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某些研究者认为脑区的重合反映了包含于情景记忆中的工作记忆的作用,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这种重合反映的是与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都有关的反省过程的性质。对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45.
雷铭  李朋波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232-1245
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 PPI)是听感觉门控的测量模型, 反映了听觉系统的早期信息选择功能。尽管PPI的主要神经环路位于脑干, 研究发现PPI可以被注意自上而下调节。然而, 已有研究并未区分不同注意(特征注意和空间注意)对PPI的特异性调节, 并且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集中于听皮层区域, 仍缺乏对皮层下机制的探讨。在以往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 借助听觉信息加工的双通路模型, 采用行为测量、脑电和脑成像技术, 揭示特征和空间两种注意调节PPI的神经活动在听觉系统中的层次性神经表达。包括1)建立特征注意和空间注意调节PPI的统一行为模型, 考察两种注意调节PPI的时间动态性异同; 2)两种注意调节PPI的脑干分离机制, 即前脉冲刺激包络和精细结构成分加工在注意调节PPI中的作用差异; 3)两种注意调节PPI的关键脑区和脑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246.
人类对感觉阈限附近的视觉刺激的知觉不总是一致的。为探究这种视知觉不一致的现象及其神经机制, 一些研究者关注刺激前脑内自发alpha神经振荡(8~13 Hz)对视知觉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刺激前alpha振荡能量的降低能提高被试的探测击中率, 但不能提高知觉精确度; 而刺激前alpha振荡的相位能预测被试能否成功探测刺激。刺激前alpha能量被认为调控了视皮层的基础活动强度; alpha能量的降低反映了皮层基础活动的增强, 进而提高了对较弱刺激的探测率。刺激前alpha相位则被认为调控了皮层兴奋和抑制的时间; 大脑在刺激呈现时的不同状态(兴奋/抑制)决定了最终的知觉结果。  相似文献   
247.
为考察典型Flanker任务中练习对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练习范式记录被试完成2:1字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行为结果发现,练习对这两类冲突无显著影响。神经震荡能量结果发现,前额叶theta能量随练习而显著减弱,这暗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而提升;前额叶alpha能量差异不随练习而变化,这可能反映了Flanker任务中稳定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加工机制。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典型Flanker任务中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248.
抑郁人群不但表现出注意、记忆等个体认知层面的负性偏向, 还伴随有明显的社会认知障碍。已有研究在抑郁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方面还考察得不多。本研究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抑郁倾向对社会合作的影响。结果显示, 高抑郁倾向组比低抑郁倾向组的合作率更低, 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更弱, 抑郁对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及眶额叶的脑间同步性有调节作用; 低抑郁被试与低抑郁被试配对时右侧颞顶联合区脑间同步性强于高抑郁被试与高抑郁被试配对, 或者高抑郁被试与低抑郁被试配对时的右侧颞顶联合区脑间同步性, 该效应当且仅当双方的选择相同时显著。结果表明, 抑郁群体在社会奖赏加工、冲突控制及心理理论脑区均存在功能性缺陷, 这些结果为理解抑郁人群合作意愿下降提供了脑成像证据。  相似文献   
249.
胡塞尔的同感理论难言成功,因为作为对陌生经验的静态意向分析,它最终无法澄清在超越论经验领域中已被给予的他人的陌生性的来源。实际上恰恰相反,对类比统觉的静态构造总已经预设了一种对陌生者的被动构造。这一发生性的被动构造被胡塞尔回溯至一种先于一切个体化的原初意识生活,即原自我的原生活,并最终回溯至为原自我建构的开端即前自我。在原意向生活中,前自我与原质素在本能意向的满足模态中的原融合,是对共当下作用的共主体的非课题化的本原意识的,更是对他人的课题化统觉——同感——的最终的发生性开端。  相似文献   
250.
“本来性—现实性”是荒木见悟的一个重要哲学方法论,贯穿其整个中国哲学及佛学研究的过程。这一方法论观念既源自其对儒佛两教重要经典的创造诠释,更是源自其深刻的宗教体验、身心体验乃至战争期间的生命体验,最终在《佛教与儒教》中以“序论”的方式登场。在儒佛思想构造中,正如“本来成佛”或“本来圣人”所示,不论儒佛教说存有多大歧义,都表现出对这一本来性问题的终极关怀;出世间性的佛教对现实性问题亦并不缺乏关心,相反,以冷峻的目光正视现实性,透过现实性以肯定本来性,这是华严学特别是宗密哲学所关注的重点。儒教对本来性与现实性的理论建构更是其核心主题,如宋明儒学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故超越儒佛宗派对立,以本来性与现实性的问题关切来整体审视儒佛两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进而为未来文化发展指明“现实本来性”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