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本文根据海德格尔1919年在弗赖堡大学早期讲课稿中的内容探讨海德格尔早期对哲学本性的思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考察海德格尔早期开始思考哲学本性问题的方式;分析他将哲学当作原初科学的观点,即认为哲学是对思想、认知的"实情"及方法(方式)的探索;评价他的这些见地的视域与方向的重要性、局限性、特性以及最终的含义.  相似文献   
222.
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及其皮层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加工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当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有助于对数字加工与皮层之间的联系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基于对上世纪80年代来有关数字加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主要成果的回顾,尤其是一些重要区域,如双侧顶叶与前额叶等在数字加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不同脑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个广泛运用的数字加工神经机制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加工的皮层定位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23.
时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珍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6):1506-1509
当前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探讨有三个模型: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模型和定域计时模型。在这些模型的框架下,时间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集中探讨了小脑、基底神经节、前额叶在时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和大脑两半球在时间认知中的不对称性。小脑作为内部计时系统对时间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周期性动作任务中,小脑对不连续动作计时具有特异性。基底神经节在时间加工任务中与小脑存在明显的作用分离,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前额叶的计时功能可能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时间信息的获得、维持和组织有关。此外,还发现大脑右半球与时问信息的加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24.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是对仁道的说明,因此,它集中反映了儒家仁爱万物的思想。"不忍"作为仁爱之心,强调仁者与他者之间的一体性和相通性,而这也是成为仁者的一个重要条件。人们所"不忍"的乃是他者由生赴死,因为死是一种走向未知的冒险活动,所以,人们对死亡充满着恐惧感,而仁者有好生之德。"不忍"需要具体情境的激发,抽象的概念、理论很难激发人们的不忍之心、仁爱之心,而"见"所遭遇的正是一种具体的情境,从而为仁爱之心的发挥准备了条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225.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226.
学佛三境界     
高健 《佛教文化》1997,(1):46-46
一者,学佛之前的境界可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众生学佛之前,因不明佛法大义,慧眼未开,无量劫来的妄念缠绕难解,世俗眼光大多停留在眼前有限事物的表层联系上,分别计度之心特重,若有人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稍稍深入研究那么一点点(其实仍是很表浅的),或可被世人认为是大聪明者,却将至深至广、最为圆融无碍又难值难遇的佛法圣谛反视为“迷信”故而见山执山,见水执水,固执所见,难得般苦。二者,学佛初入时的境界可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学佛若能初步入门,可渐悟成顿悟“境由。必造”、“四大皆空”之宇宙真谛,故而…  相似文献   
227.
前意识模型的提出和大学生情绪——心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桦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7,20(3):212-216,,2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隐记忆研究的过程分离程序(PDP)的独立模型和附着模型,提出了前意识模型的基本构想。实验以50名大学生为被拭,考察了大学生的情绪-心境状况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不同维度的情绪性词汇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前意识模型以前意识为中介,可反映意识与无意识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28.
研究采用马萨诸塞顺序行为实验、数字转换和局部一整体图形转换三项转换任务,以同龄初中生与工读学校学生为被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读学校学生的转换反应时长于普通学生,这显示出工读学校学生转换能力存在不足,同时,也表明他们的执行功能低于普通生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9.
睡眠剥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广泛存在,执行功能指需要很多认知过程参与,以使操作优化的机制.目前有关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关注于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但是尚没有不同时间睡眠剥夺后执行功能情况的研究,并且研究缺乏系统.本研究应用卡片分类测验、词汇流畅性测验究了32名青年男性在不同睡眠剥夺条件下(睡眠剥夺21h、睡眠剥夺45h、睡眠剥夺69h、正常对照组)的执行功能情况.结果表明:睡眠剥夺后执行功能下降,同剥夺时间有一定关系,45h后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230.
以抽象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5名大学生在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传递性推理任务和基线任务(记忆判断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传递性推理过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三种推理任务所诱发的波形基本一致,而推理任务与基线任务之间的ERP波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对于传递性推理,被试可能是根据视觉的空间表征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