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董燕萍  袁媛 《心理科学》2008,31(1):192-194
启动实验的有效条件之一是,控制组和实验组的目标词在基线反应时上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研究没有收集基线反应时,只是确保了两组目标词在频率上相同.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母语而言,如果词频很高,相同频率的词得到相同反应时的机率很大;相反,机率就比较低;对于外语而言,这种机率相对更低.实验说明,相同词频的词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反应时,因此收集基线反应时是启动实验不可或缺的步骤.  相似文献   
92.
给22名被试呈现若干组在外形与纹路上变化的电池图片,要求指出何种类型的电池有电.结果发现,被试会快速觉察电池的共享特征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如若电池间无共享特征,被试则需较长时间才给出"无法概括"的反应.共享纹路时,被试在"共享-无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明显快于 "共享- 有干扰"条件下的反应,体现出假设形成与验证的过程.共享特征为外形的反应时短于共享特征为纹路的反应时 ,这说明被试在任务中采用的是整体优先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93.
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莺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2):356-362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 ,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分别检验了标准的情感启动范式和单纯呈现范式的有效性.然后,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产生了典型单纯呈现效应的中性刺激,替换标准情感启动范式中情感属性为积极的启动刺激,再次进行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仍然观察到了情感启动效应,而同样是这些中性刺激,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标准的情感启动测验中没有观察到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情感刺激的作用.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94.
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注意瞬脱.本文在简要介绍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和注意资源耗竭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注意瞬脱的暂时性失控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5.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6.
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学红  杨群  张德玄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26-1433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 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 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 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断。据此, 本文就如何深入揭示道德直觉的加工机制提出了研究构想, 研究将首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探索当认知功能受抑制后人们的道德加工的特点, 初步探索道德直觉存在的可能性; 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从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探讨道德直觉的时程加工机制; 最后采用侧向化运动准备电位指标, 进一步探索道德直觉和基本厌恶情绪的分离。  相似文献   
97.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98.
句子理解的心理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2006,29(4):1010-1012
在回顾传统的反应时范式下的句子理解的研究发现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研究范式的优劣,进一步阐述了ERP研究范式下的新发现与新的理论分歧,检讨了ERP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
朱鹂 《天风》2013,2(2):8-9
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是一位多产的德国作曲家,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融德国的复调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身。他与巴赫、维瓦尔第一同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0.
顾客为什么参与创造? ——消费者参与创造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岚 《心理学报》2007,39(2):343-354
从消费者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创造动机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一般创造性理论所证实的认知需求并未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独特性产品需求、独特性体验需求以及创造激励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信任和创造激励分别调节了独特性产品需求和独特性体验需求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