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审视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研究能够为人类造福,是可以得到辩护的.义务论认为,胚胎不能作为试验的客体,反对治疗性克隆研究.而关怀理论学家则不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62.
论处方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方是由医生(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及乡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学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处方权一直由医生单独主持,缺乏一套处方监管机制,难以保证处方的合理有效性.从法制方面看,有关处方的个别性规定散见于许多相关的法规中,没有系统全面的处方法规,这是导致处方滥用的重要原因.严格处方制度,规范处方行为,是当前卫生法制的紧迫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讲,<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的非常及时、必要.  相似文献   
163.
张化蒙 《法音》2004,(2):17-23
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整个佛学界,甚至教外研究龙树(约2—3世纪)学者,都认为“毕竟空”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毕竟空”,而是“二胜谛”。此一观点,笔者在拙文《龙树对“缘起”“空”“中道”思想的统  相似文献   
164.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165.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166.
智力落后的成因--当代智力理论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文 《心理科学》2004,27(6):1438-1441
智力落后的成因历来存在争论。本文在当代复杂系统智力理论的视野之下.从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和Das的PASS模型入手,分析了智力落后本质及成因的新解.揭示了智力落后理论研究的认知心理学新走向。  相似文献   
167.
杨维中 《佛学研究》2004,(1):146-159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168.
最近读到大连大学特聘教授葛志毅博士的新著《谭史斋论稿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深感葛先生学识底蕴的丰厚和治学态度的严谨。在他的著作里,不但可以看到对古代文化的深入探研,而且还可以看到对于文化研究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9.
基督教早期希腊教父尼撒的格列高利在《论不是三神》(To Ablabius:On Not Three Gods)一书中,分析和探讨了他是在何种意义上运用三个个体的类比来论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格之间的区分的,并对有人指控其三一类比容易犯三神论的错误给予了回应,从而彰显出其三一类比思想所具有的语言分析意蕴。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